茅山玉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茅山玉石

茅山玉石

茅山玉石,产于句容茅山、玉晨观北的冷水涧,旧名苍龙溪。

关于茅山玉石,《格古要论》最早提出。这是一本权威性的古玩全书,该书卷六《珍宝论。石类玉》中云:“句容茆山石,白而有光,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饭糁。色好者与真玉相似。”清康熙年间《句容县志》记载:“茅山石次玉而坚润,《南畿志》曰即《禹贡》瑶琨。” 说明夏朝时茅山玉石已贵为朝廷贡品。而茅山玉石最早用于礼器的时间,应为新石器时期,考证之一为该市丁沙地遗址所出土的玉角等古人加工遗料,系良渚文化用玉。茅山玉石其历史价值及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玉器研究会会长杨伯达教授说:“茅山玉石即‘琨’考,瑶琨为东南之美玉,茅山石堪当于‘琨’,正符《说文》释琨为‘石之美者’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玉几乎相等了”。已将石升格为玉了。明末养生家、鉴赏家高濂著《遵生八笺》,其中《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也描述了茅山水石:“水石,美者能胜玉,内有饭糁点子,可以乱真”。当时的仕人雅士以获之为荣,明朝大诗人高启《泉南两义士歌》有云:“逾年还家喜得宝,木难火齐并瑶琨”。明末至清康熙年间,时有奸商用茅山玉石于浙江杭州等地流通冒充和田玉,就不足为怪了。清中叶后,茅山玉石因存量骤减,逐渐湮灭,清人玩古著述中也不复见,令人惋惜。

2002年,经营多年宝玉石的张泯刽先生凭借他丰厚的玉文化,进行了艰苦的探寻并揭开了茅山玉神秘的面纱,承续了茅山玉断裂两百余年的历史脉络,使其回归了应有的文化地位,让爱玉者拥有了一份厚重的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