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冠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廖冠贤

(1914—1983)江西省宁都县人。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红十二军三十五师十三团一营当传令兵。因具有高小文化程度,上级动员他报考在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二期。参加考试的那天,主考人是红12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先是考文化,谭政将一份《土地革命十大纲领》递给廖冠贤,问他能不能念下来,廖冠贤表示可以试一试,顺利地念了下来。接着是书面考政治,是选择题,如“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下面有叁四个答案,其中有一条题目是“什么叫两条路线斗争?”有叁个答案,一是“一条是打高兴圩,一条是打老营盘”,二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叁是“既然‘左’ 倾机会主义不对,右倾机会主义也不对,那么我们站在中间对不对?”这一题廖冠贤选择错了。但他还是被录取了,编在第4连,这个连是政治连,培养连队指导员。连长是已经当了师长的粟裕。廖冠贤回忆说:粟裕当时才20多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平易近人,能文能武。打野外,爬山头,全连没有人能跑得过他,单双杠、平台、木马他样样都行。他对学员要求很严格,不少学员怕“鬼”,他就把夜间侦察和捕俘课目安排在乱葬岗上,时间长了,学员们胆子也大了起来。

廖冠贤学习十分认真,曾写过一篇《侦察者,军队的耳目也》,得到好评。一九六0年,廖冠贤见到粟裕,粟裕感叹地说:红校四连的同志们,多数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至今留下已知道的,只有你我两人了。

一九三二年廖冠贤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三团连政治指导员,中央军委教导连政治委员,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委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十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上党、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一九五二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一九五四年赴朝,任志愿军十五军政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同年回国,任十五军政委。一九六一年六月一日,陆军十五军改编为空降兵十五军,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廖冠贤兼任空降兵十五军首任政委。据有关材料介绍,当时中央军委在全国几十支野战军中,反复遴选出叁支,交刘亚楼空军上将,由他从中挑选一支,改建成空降兵部队。这叁个军分别来自一野、二野和四野,来自二野的就是十五军。刘亚楼挑了十五军,他对空降兵十五军首任军长赵兰田和廖冠贤说:“这次改建为什么选到十五军?这也是经过挑选和比较的。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作了比较之后,军委就决定下来了。”廖冠贤担任过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