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航
人物介绍罗晓航(1954.1-)江西省赣州市人。国家一级作曲家、词作家。现为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专业作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
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歌曲、歌词、器乐曲、舞蹈音乐、论文等3000多件,发表词曲作品2000多首,获得过文化部“群星奖”、“蒲公英奖”的金奖、银奖、铜奖,至今在全国和各省市获奖300多项。有23首作品选入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33首作品拍成音乐电视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主要作品歌曲《橙乡吉祥》(张也唱)、《好山好水好依恋》(葛军唱)、《映山红的家乡》(刘艳唱),歌词《长满野花的小径》(铁源曲)、《飞进心灵的小鸟》(瞿希贤曲)、《懒惰的娃娃》(张文纲曲),琵琶曲《春满赣江》,笛子曲《茶山春景》,舞蹈音乐《清茶飘香》、《菱角弯弯》、《禾竿丢打丢》,MTV《红井》、《采茶小姑娘》、《舞龙灯》等。《中国文化报》、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北京《音乐周报》、台湾《中华音乐文化教育杂志》、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江西日报》、江西《现代人才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鹃花》歌刊、《心声》歌刊等都介绍过他的艺术成就和音乐作品。他的《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列为建国以来24首优秀少儿歌曲之一,并由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已出版《童年的沙滩》、《罗晓航歌曲选》、《拂晓航船》、《送你一个春天》、《山水相依》、《歌声飞翔》、《明天属于我们》、《儿童寓言歌曲》、《儿童话歌曲》、《儿童游戏歌曲》十部作品专集及九盘盒带、VCD歌曲专辑。他主编的《儿童歌曲系列丛书》由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全国。其创作经历和艺术成就收入在《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音乐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之中。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2年文化部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劳动模范)。
代表作品:
人物评价七 彩 音 符 写 人 生——记著名词曲作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罗晓航
罗晓航是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作曲家、词作家,既有充盈的艺术才华,又有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由于他业绩显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先进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多次被中共赣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又被评为全省“新形象楷模”。
二十多年来,他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把唱响主旋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天职。自1982年调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以来,他努力工作、勤奋创作。在全国和各省市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作品2000多首(近几年尤为高产,平均6天就有一首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在全国和各省获奖200多项。他热心为儿童创作,有23首作品选入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其中国家统编教材4首)。特别是享受国务院津贴以来,出版了《童年的沙滩》、《罗晓航歌曲选》、《拂晓航船》等8部作品专集和9盘盒带、VCD歌曲专辑,发表理论文章16篇,32首作品拍成音乐电视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尤其是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井》,歌颂祖国和人民的《北京的妈妈》、《唱起国歌》、《劳动模范》这些主旋律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主编了“儿童歌曲系列丛书”在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全国,这是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文化部《艺魂》一书中以“德艺双磬的楷模”为题介绍了他的业绩,中国文化报、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北京音乐周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赣南日报等都专题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
在人生价值的思考中,他选择了奉献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价值选择伴随人的一生。在所有的价值选择中,最大的莫过于人生价值或者叫人生意义的选择。罗晓航最终选择了奉献。他对许多人都这样说过:“我的爱好与专业能够结合,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二十多年,罗晓航对这一选择,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他专注音乐,心不旁鹜,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甚至在行色匆匆的路上,脑子里转动的仍然是音乐的旋律,有两次差点撞在汽车上。
1996年,他爱人患心脏病和阑尾炎,连续两次住院。三个多月里,罗晓航担负着照顾孩子和病人的任务,但是他还是放不下音乐,守候在病床前,一有空他就编写,他的《儿童寓言歌曲》和《儿童童话歌曲》两本歌曲专集,从编辑到校对都在医院完成。
这些年,罗晓航的创作成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广东和本地高校以优厚的物质条件向他招手,他都未曾动心。他的妻弟帮他联系好调深圳工作,那里不但有房子,工资也高出几倍,可罗晓航不愿走,他说:“人的生活质量,不能光看物质条件。”
面对外界的诱惑,罗晓航固守自已的精神家园。“固守精神家园”就是固守他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并不是躺在功劳薄上享受,反而加大了奉献的力度。
在艺术创作上,他抓住了主旋律、歌唱了红土地
在漫长又短暂的二十多年中,罗晓航发表2000多首歌曲,出版8部作品专集,9盘盒带、VCD歌曲专辑,如此高产的动力在哪里?在全国和各省获奖200多项,频频获奖的奥秘是什么?
有人说是勤奋,有人说是天赋,而罗晓航自己回答是:“一个作曲家要用心去歌唱”。
究竟罗晓航是怎样“用心去歌唱”的呢?我们来看看他的部分获奖歌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消息:我国有几百万儿童失学,其中女孩居多。这个消息深深地刺痛了罗晓航的心,他眼前立即浮现出自己下放农村时,一些女孩失学的情景:背上背个草筐,手里牵着牛……他心里有一种冲动,觉得要用歌声为失学儿童呼吁!那动人的歌词立即从心中流到笔尖,由笔尖流到纸上:“田埂上,有个辍学的小姑娘,牵着一头牛啊,背着大草筐。看见小伙伴把学上,她两眼泪汪汪,心里有多少话儿要对人讲……”写好后,经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群谱曲,这首歌由北京西城区少年宫演唱录像,参加中国少年儿童歌舞会演,获创作奖。
中国的“希望工程”出台后,罗晓航又以激动之心写下了《手拉手》,在全国校园歌曲电视大赛中获奖。后来,他又为全国农村的希望小学写下了《希望小学校歌》,在北京、上海、广西发表,录音盒带在全国唱响。
京九铁路通车之际,罗晓航抱着一颗炽热的期盼之心,等待火车的到来,这种期盼的心情又化作两首歌《山歌迎你到兴国》、《长长的火车门前过》,由中央电视台拍成音乐电视并多次播出。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罗晓航的心飞到了六十年前的老苏区,血与火的年代立即在他心头化成红红的杜鹃花,他挥笔写下了《再看一看杜鹃花》,也由中央电视台拍成音乐电视并在几个频道滚动播出。
在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庆日子里,罗晓航用兴国山歌素材创作的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井》,作为江西电视台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头节目拍成音乐电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是赣南这块红色的土地培育了他,江西多彩的民间艺术给了他丰富的养料,对红土地、对人民深深的爱,如同阳光敲开胚芽那样敲开了作曲家的才情。纵观罗晓航在电视和晚会上推出的许多作品:《映山红的家乡》、《千里赣江第一城》、《好山好水好依恋》、《三百山,东江源》等,倾注了他对家乡和人民的深情;他创作的《我家住在土围屋》、《小小山歌手》、《山妹子》、《采茶小姑娘》等歌曲由江西电视台拍成音乐电视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江西的音乐文化走向全国做了不懈努力;他作曲的舞蹈《金瓜瓜》、《满崽花炮》、《茶林青青》、《禾竿丢打丢》等在全国获金奖、银奖,在银屏上把江西的民情风俗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最近,他又和赣州电视台合作,把表现客家风情的《看花灯》和描写人称江南第一石窟的通天岩的传说《和尚心大吃砻糠》拍成音乐电视,推向中央电视台;他的新作《等待》、《劳动模范》也在北京发表、演唱。今年六月,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向全国征集少年儿童歌曲,他的《快乐的圈套》获一等奖。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强力推出的100首优秀少儿歌曲里,他的《飞进心灵的小鸟》、《秋天的果园》、《鸽子和少年》也选入其中。“用心去歌唱”,就是把自己的心与时代紧紧相贴,与人民紧紧相贴,与祖国紧紧相贴,与江西这块红色土地紧紧相贴。他说:“祖国和人民是我永远的爱,红土地是我永远的歌。”
在道德修养上,他坚持“与人为善”
罗晓航在专心创作的同时,没有放松道德品质的修养。他不但妥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履行了人生的种种义务,出色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在家里,他尽到了为人之子、为人之夫、为人之父的种种责任。在母亲住院期间,他经常去看望、守护。他手头并不宽裕,穿着极其简朴,吃用极其省俭。而用于母亲治病一出手就是几千元。他说“连母亲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够爱祖国、爱人民”?妻子身体不好,他把家务事几乎做了一大半,买卖、洗衣、送孩子上学,做得妥妥贴贴,人们都称赞他为模范丈夫。
在单位上,他代人值班、义务劳动。样样能干。评先晋级也是礼让三分,有了好事,总是与人分享,他说这是大家对他的帮助。
同行相亲,同行相帮。他不辞辛苦地到处举办培训班,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不计名利地帮人修改稿件。二十多年来,罗晓航精心辅导、加工修改业余作者的作品有几百件,答复的信件有千余件,但他从来没有在修改过的作品上署名,也没有要别人一分钱报酬。
有一次,罗晓航去卫府里菜场买鸡蛋,发现卖蛋的老大娘因患重感冒而耷拉着脑袋,罗晓航回家后赶紧找来两盒速效感冒灵,骑车返回卫府里,可老大娘已经走了,细心的罗晓航把药交给了旁边的一位与老大妈同村的大婶,反复叮嘱请他一定要带给老大妈。记不清是哪一天,罗晓航在邮局门口捡到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他贴上邮票把信塞进邮箱。平日里,看见盲人过马路,罗晓航总要放下单车去搀扶;许多次,看见盲人去买菜,罗晓航总是主动上前把盲人扶到菜摊前……
天津的一位从未谋面的工人作曲家,身患疾病,家境困难,罗晓航立即寄去100元。那年春节,在这位工人作曲家英年早逝的两年以后他寄出两张汇款,一张汇款附言上写着:“请买一点苹果香蕉,祝你们春节愉快!”另一张汇款单附言上写着:“给侄女儿的压岁钱。”就在去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前夕,他还去信鼓励那位小女孩努力学习,信中说:“你爸爸为音乐奉献了一生,你就把我当亲叔叔。你上大学,我一定支援你。”后来,当小女孩考上大学以后,他又寄去500元,并在电话中说,你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就告诉叔叔。
“与人为善”,这是罗晓航做人的准则。他说“赞美别人,就是赞美你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你自己”。这种推己及人的善良之举,使得罗晓航道德修养日臻完善。善良,是一个艺术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罗晓航认为一个作曲家要讴歌真善美,他的歌才有生命力。只有在思想上到达一定境界的作家,他的作品才有内涵、才有深度、才有感染力,才能用创新的艺术去唤起人们意识中深藏着的美好情感。
九年以前,罗晓航在一部作品专集出版时,曾经写下了一首自序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折了一只只纸船,在童年的沙滩上,放出了儿时对海的向往。很久很久的从前,我登上了一只小船,在苍茫的大海上,乘长风驶向遥远的地方。正因为有风有浪,我才选择了远航,正因为路途漫漫,拂晓就扬起了风帆。啊,太阳升起,也升起了我的信念,大地苏醒,也苏醒了我的梦想。心呵,去感受一下海的咆哮吧,船啊,终将抵达希望的海港”。表明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志向和追求。
音乐的海洋无边无际,未来的道路很长很长。七彩音符的波浪上,一只小船永远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