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战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日德战争

日德战争的定义日德战争是指1914年(民国3年)日本与德国为争夺青岛以及周围地区,在我国山东省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英国也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了部分兵力。

战争年表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颁布保卫胶澳的法令

8月15日,日本通告德国退出青岛,将青岛交付日本

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日德战争爆发

9月2日,日军主力在龙口登陆,向青岛进攻

9月3日,中国政府宣布在日德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18日,日军在仰口登陆

9月23日,英军在崂山湾登陆

秋,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吕海寰到青岛组织成立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组建医疗队从事救护

10月6日,日军侵占济南车站,占领胶济铁路及沿线城镇

10月31日,日英联军总攻青岛

11月7日,驻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

11月11日,日军进入青岛市区。是为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之始

战争进程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对青岛早有觊觎之心的日本趁德国陷入欧战而无力东顾之机,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随即派海军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另以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和攻占德国在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地。面对日本的进攻,德国总督瓦尔得克一面驱使数万中国人为其修筑临时炮台、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积极备战;一面紧急召集在中国的预备役人员到青岛参战,并将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德国军队调往青岛。到战争爆发时,青岛德军总兵力已达4.5万余人。协约国最急于歼灭的德国远东舰队主力——6艘巡洋舰则早在日军合围青岛前就悄然驶离大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摆脱掉日、英、法、俄等国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留在青岛港内的仅有几艘小型驱逐舰和一艘老式奥地利巡洋舰。德军将各老式军舰的舰炮拆下安装在临时炮台上当作陆战火炮使用,并在前海航道布设了水雷以防止日本军舰进攻。

9月2日,日军主力在山东龙口强行登陆,侵占黄县、掖县、平度、即墨及胶济铁路沿线城镇,向青岛逼进。9月18日,日军一部又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击退德军警戒部队后侵抵李村,与南下日军会合。数日后,英军2000人亦在仰口登陆,加入进攻青岛的行列。9月26日,日、英联军向青岛外围发动进攻,占领德军在孤山、楼山、罗圈涧、浮山等德军外围阵地,随后向德军堡垒线发起全面攻击。日本陆军火炮猛轰德军各炮台,日海军亦从海上轰击各海防炮台。德军不甘示弱,各炮台一齐开炮,炮火十分激烈。双方飞机亦加入战斗,除侦察和轰炸对方炮兵阵地外,并进行了空中格斗,成为亚洲战史上的首次空战。由于德军防守严密,加上连日大雨,日军攻击未能奏效,战斗呈胶着状态。

10月31日是日本大正天皇的生日,日本称为“天长节”。是日,日军于此日向青岛德军发起总攻击。日本陆军炮兵在新登陆参战的海军重炮联队配合下,向德军各炮台、堡垒猛烈炮击。日本步兵向各堡垒群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集团攻击。德军依托坚固的堡垒拼死抵抗,各炮台亦向日军猛烈回击,战斗至为激烈。仅11月1日一天,日军就向德军阵地倾洒了1600吨炮弹,德军发射的炮弹数量亦与之相当。经多日激战,德军弹药日渐匮乏,炮台、堡垒损毁日增,火力逐渐减弱。11月7日凌晨1时30分,日军突击队趁德军极度疲惫之机,偷袭中央堡垒,经过激烈肉搏之后,中央堡垒陷落。德军遂集中全部炮火轰击中央堡垒,组织军队反攻,企图夺回堡垒,但未能成功。日军乘势从前后两面夹击各堡垒,先后攻陷湛山、台东镇等堡垒。伊尔奇斯诸炮台随后相继失守。早6时,俾斯麦南炮台失陷。6时30分,俾斯麦北炮台亦告失守。至此,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全线崩溃。7时,德军在信号山悬挂白旗投降。是役,德军战死数百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德军在投降前夕,将炮台火炮自行炸毁,军舰、浮船坞自沉海中。

战争结果日德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夺取了其梦寐以求的青岛,威海卫的控制权,也在协约国中树立了新的地位,使其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议和会议中,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并进一步的实行了其侵略中国的目的。而德国则失去了在青岛的殖民地,其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也全部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战场。

战争的意义和影响日德战争是一场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和10年前爆发的日俄战争一样,也是一场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可笑的是在这次战争中,当时的中国政府再一次的实行局外中立,眼看着两个帝国主义怪兽在中国的大地上厮杀。而广大的普通中国百姓则又成为了无辜牺牲品。日本在取代德国开始了对青岛年的殖统治。并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反对,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更加确立了其在青岛的统治地位,并将以前德国在青岛享有的一切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当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愤怒的北京大学生在五月四日举行了抗议游行,从而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从而加快了中国民主运动的进程。在1922年的太平洋会议中美国为了制衡日本的力量提出了将德国租借地、德国所占的公产和青岛海关交还中国;胶济铁路济南的电台由中国政府赎回;矿产由中日合办;日本于6个月内从青岛撤兵等。这些条款中,仍保留了一些日本在青岛和山东的特权,违背了中国人民要求无条件收回青岛的意愿。日本政府在谈判中耍尽花招,妄图保住在巴黎和会上得到的非法利益,但是在中美英3方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作出让步。2月4日,中日两国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其中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以5300万马克(合3200万银元)的代价赎回,前德属煤矿由中日合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