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印
人物简介邵宝印(字茗甫,号个庵),山东朝城人。现为中国书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东方艺术馆常务馆长,其肖像、传略被《中日美术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收录。在《邵宝印诗词书法篆刻集》出版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以“畅其戚锐,有如镂铁——邵宝印艺术风格浅释”为题进行褒扬。全文附后:如果读表演艺术里的模拟借鉴是以生活为第一源泉的话,而书法艺术的稀奇特征,决定了以世存的碑贴墨迹为其第一源泉,古来书苑里艳传着公孙大娘舞剑器,怀素观夏云多厅峰等等字外求字而使书艺大进的故事。这等高级的打通行当,串穴补益的转化本领,只有观千剑而后晓器者方得其法门。道友宝印便得其一二。他务求扎扎实实地,一门心思地从模拟前贤及时人高妙的作品入门,他深识舍此则是不得法门,由临摹入手、逐渐理解,把握所学范本的用笔结体、行气、章法,乃至于气质格调风神,从而使自己一穷二白的心手充实起来,坚厚起来,巩固下来。他的书法得力于艺术创作之间的“悟”和来自于篆刻的拙意手法。宝印贤棣的书法主要特点为:畅其威锐,有如镂铁,充满着自然天趣,即使在一个字中,笔画的组合也不是孤立僵死的,而是起承转合,有呼有应,充满着自然生动的逸趣。作笔苍古浑穆,用笔点画间都有一种质感。宝印运笔始终运用中锋,忌用偏锋,用笔形似方折,但笔致笃厚,转持自然,线条挺劲有力,这些都非中锋运笔难以达到的。至于用中锋写方笔,这主要取决于对笔尖和笔肚的和谐调理,但他绝非偏锋所致。不囿于陈规,不人俗套,偿试着以篆法作楷,于是其字又具篆书之浑穆,又合楷法之峻厉,加之其敏锐的艺术思维,形成气息之生涩、姿态之奇伟之风格。同时,卓绝的题款小字,宇态拙朴无华,生涩的用笔和给字中,往往造出一丝冷峻肃穆的气息,使通篇格调显得古茂拙朴——与他的篆刻相吻——廖廖几刀便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意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