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峰自然保留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立过程经历921地震后,台湾当局农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以地震造成崩坍、断崖等特殊地景为保育对象,因此由“林务局”于1999年10月提出九九峰严重崩坍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区,同年12月完成规划报告书,将一千两百公顷所属严重崩坍地且人类不易到达之区划设,供学术研究与户外教学之用,翌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区”。

范围九九峰自然保留区设立后,已明确地将九九峰范围纳定,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国姓乡及台中县雾峰乡、太平市,面积达1198.4466公顷,属于林务局埔里事业处第8~13与15~20林班管辖。

九九峰,亦称九十九尖峰,是台湾岛中部地区拥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观的地区,诸峰独立,鲜有棱脉相连,九九峰全境最高峰为海拔779.4米(921地震前高度777.5米),与三义火炎山、六龟十八罗汉山并称为“台湾三大火炎山地形”。921地震之后,九九峰植被随之土石崩落,使山头失去植被而裸露土壤。

地质构造受到古乌溪的上游带来的岩块、土壤等沉积物质,经由搬运与堆积的作用,在现今九九峰位置形成冲积扇,加上长时间堆积、挤压,将地层内的砾石彼此胶结,逐渐地形成卵砾石岩层,这便是火炎山层地质构造,但此时仍是处于埋没在地表之下,经过造山运动后,这些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得以露出地表。 九九峰除了地质构造是火炎山层,还挟带着香山砂岩与页岩,后来长时间经历雨水冲刷,将脆弱的页岩冲蚀流失,成了现在看到黄山群起,诸峰挺立的火炎山景观,九九峰与邻近头嵙山同属头嵙山层地质。

九九峰河谷景观相当陡峭、开阔,平均坡度皆有60~70度,最陡达到85度峭壁,因此区地质属于卵砾石岩层,受到风化、雨袭是显得地表状况不稳定,许多河谷都呈现V字形侵蚀沟,如此山景美色,却无法种植耕地。

九九峰周边有双冬断层、龟蒲断层,但并未由这两断层所触发地震,而是受到车笼埔段层引发921地震而使表土裸露。在自然保留区境内崩坍面积总达729.36公顷,其中以第15林班崩坍区域最为广泛,相对位居国姓乡第20林班,受到地震影响并不大,是全部崩坍面积最小的林班地。实际上,多数崩坍地分布于山头,平均海拔皆在400米以上,而且所造成地形景观宛如一根根玉笋伫立,因此地震之后,对于有立即危害之区域进行整治、植栽,避免泥石流危害周边民居与损害范围扩大,在九九峰境内的河川可见得有箱涵工法或蛇笼筑坝整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