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符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符经》,又称“天符印”,韩国的道教哲学文献,仅八十一字,微言大义,是风伯、雨师、云师等神仙用来呼风唤雨、掌管天地日月的道具,后由檀君王俭以鹿图文字传世。新罗时代,由孤云崔致远先生刻于妙香山石壁。朝鲜王时代,再由道人桂延寿发现。

注释^《古记云》:昔有桓因(帝释),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白山顶(今妙香山)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三国遗事》〈纪异古朝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