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振荡说(oscillation hypothesis)由哈尔曼(F.Haarmann)于1930年提出,认为地壳下面的垂直运动是引起所有构造形变作用的原因。地壳在其下面物质流动的作用下,产生大地凹陷(下降运动)和大地肿瘤(上升运动),振荡运动由此发生。前苏联学者别洛乌索夫(Белоусов)在1954年对振荡运动的解释是:振荡运动表现为地壳的隆起和凹陷的垂直运动。地壳在一个地方隆起,在另一个地方下降。隆起可以被沉陷代替,反之亦然。在这些运动过程中,隆起和沉陷地段的形状、规模和位置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振荡运动多半是经常变化的波状过程。它表现为地壳的上弯和下弯,并导致大地构造的隆起和坳陷的形成。[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