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地质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核地质学(nuclear geology)是地质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的行为,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的迁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已发现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超过230种,但地壳中丰度大于2×10^-6的只有8737Rb、4019K和23892U,在地壳中能形成矿石级聚集的仅有23892U、23290Th、4019K、14762Sm和18775Re。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与核能和作为地质过程的示踪物、地质计年、放射性测量等有关的核素,其中对尤以作为核电燃料的铀元素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铀地球化学、铀矿物学、铀矿床学、铀矿勘查地质学等学科。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放射性核素及其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核废物处置的重视,又形成了核环境地质学。[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