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
基本概况塘下镇隶属浙江省瑞安市,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浙江省教育强镇、体育强镇和温州市三星级文明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截至2007年底,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8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7.09万,外来人口11.03万。[1]
地理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温州机场20多公里,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均穿境而过。[1]
自然条件

境内山色秀美,河网密布,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宜居宜商。[1]
历史文化民国时期为东区区署驻地,1949年至1992年,为塘下区区公所驻地,现为塘下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瓯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塘下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古有南宋先公陈傅良从小为文自成一家,开创了永嘉学派之先声。近有刘英、蔡雄、李英才、陈卓如等一批党的好儿女,以肇平垟、驮山为根据地,在浙南大地播洒了革命火种。塘下还是南戏和温州鼓词的重要发源地。[1]
历史沿革明嘉靖(1522-1566年)属崇泰乡四都;民国20年(1931年)设镇,民国32年(1943年)改为乡;1952年8月改为建制镇,1958年称塘下管理区;1964年改塘下公社;1984年改称塘下乡;1985年2月撤乡设镇;1992年6月撤区扩镇,三都乡并入塘下镇;2000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塘下、鲍田、海安、场桥、梅头、罗风等6镇合并为新塘下镇。[3]
行政区划镇政府驻邵宅村,邮编:325204。辖8个居民区(建胜、建设、建国、建民、建辉、场桥头、龟令、磨埭河)、89个行政村(邵宅、张宅、陈宅、赵宅、韩田、肇平垟新渎、肇平垟中村、肇平垟下村、塘西、上金、岑头、北堡、里北垟、新居、东陈、垟头、西南、陈宅旺、小南山、新溪、鲍五、鲍一、鲍二、鲍三、鲍四、鲍七、新方、凰湾、官进、鲍垟、高星、官渎、高营、东洲、上升、南河、上戴、上潘、上马、后朱、前桥、前北、前丰、前进、新前、五林、五方、埭上、埔桥、龟山、西岙、陈岙、上叶、西河、上灶、五兴、凤士、塘口、八水、双桥、吴岙、凤渎、花园、前庄、中南、中北、凤川、驮山梅林、驮山岩头、沙岙、驮山中爿、驮山西爿、驮山东爿、山官、 凤胜、沙河、沙渎、银岙、双凤、 海东、海北、镇海、海西、霞霖、石岗、凤山、镇东、城南、城东)。[2]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塘下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凭借“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连接点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搏弈中抢得先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连续多年名列浙江省百强镇、温州市三十强镇行列。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0.65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1.49亿元,财政总收入12.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74元。
汽摩配行业是塘下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与商品经济同时而生的塘下汽摩配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全国汽摩配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是瑞安市“中国汽摩配之都”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培育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了瑞明集团、胜华波集团、超阳集团、南洋汽摩集团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2007年,全镇拥有各类汽摩配生产企业1700多家,实现总产值89.63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2.5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7家,销售收入达72.68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28家,超亿元企业16家。[1]
社会事业塘下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6年还正式启动了塘下中心区开发建设,大大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组建了全国首家乡镇级行政审批中心、浙江省首家乡镇级总工会、温州市首家村级青年中心、温州市首家乡镇级慈善组织。[1]
名胜古迹塘下毗邻名胜古迹众多,景色秀丽。东有波涛万顷的东海和千姿百态的铜盆岛;北有山峰奇耸、泉瀑喷珠的仙岩风景区,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绿》就是对仙岩梅雨潭的由衷赞叹;西有寨寮溪九潭飞瀑连袂山间,气势磅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