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西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漫话西周

作者:陈全方、陈馨

ISBN:10位[7807360720]13位[9787807360728]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

定价:¥22.00元

作者简介陈全方(字亮志),1936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市,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5年获得西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硕士学位。1968年至1983年先后在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工作,主持周原考古发掘,任周原考古队长。1983年至1998年先后任陕西省文化文物厅副厅长、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陕西省文管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长、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中共十二大党代表等。1992年被评为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后任陕西省文吏研究馆馆员,兼文史研究社副社长,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长。

专著有《周原与周文化》、《当代陕西文博》、《西周甲文注》,合著有《古都西安》、《陕西省博物馆藏宝录》、《当代中国的陕西》《云林县(台湾)北港朝天宫(前中央市坊文化地层调查纪录报告)》、主编《陕西古代简史》、《法门寺与佛教》等。撰写各种文博、考古方面的论文100多篇。待出版

目录一、周人的起源与兴起/l

(一)由后稷台说起/1

(二)由邰迁邠之原委/4

(三)由邠迁岐与古公宜父建周/7

(四)我国最早称国都为“京”之故地/12

(五)宝鸡钓鱼台与西伯图强/16

……

书摘(一)由后稷台说起

“后稷台”又称“教稼台”,位于今陕西武功县武功城东,台高丈余,

为砖砌的方台,是为后稷教农耕种的讲台。据说后稷是我国最早的农民工程

师,他自小就喜好务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天

下得其利”,曾被帝尧举为农师,“号日后稷”。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专修此台,以作纪念。至今此台一直是人们怀念远古祖先后稷为发展农业而

辛勤劳动的象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专来此地拜谒后稷,亲眼目睹后

稷给远古农民上课讲授稼穑的“课堂”。每年农历十一月间在武功城东河滩

,成千上万的农民自发在此举办盛大古会,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晚上露宿河

滩,以表一年丰收,不忘后稷之念。

为了纪念这位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家,在武功县老城西山坡还修建了后

稷祠和其母姜嫄祠。并在老城西原至今仍保存有后稷之母姜嫄之墓,墓冢高

大,松柏翠绿。

为什么有这么多古迹纪念后稷呢?后稷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伟大人物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弄清周人的起源了。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日姜螈,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

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

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

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日弃

。”又说:“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好种树、麻、菽,麻、菽

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

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日:‘弃,黎民始饥,而后稷抪

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

际,皆有令德。”

这段有关周人起源的神话传说,用现代语言来说,周人的第一代始祖,

名叫后稷,他的出生过程十分奇怪,是由于其母亲姜嫄一次与伙伴们外出游

玩时,突然见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别人都不以为然,惟独姜嫄看了此脚印,

心里特别喜悦,产生了爱慕之心,认为这么大的脚的男人一定是个魁梧挺帅

的大丈夫,于是想把自己的脚踩上去,比一比谁的大。可是她刚踏上脚印时

,肚子里就动了一下,而感应怀上了娃,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了这个娃。因

无夫而生,姜嫄感到十分羞愧,实在不好意思,总感无脸面见人,更不愿让

刚生下的娃见人,但又不忍心下毒手将他扼杀,于是她想了个办法,把他丢

弃在外,让别人抱走。可是事与愿违,第一次姜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