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书院-古文观止

作者:(清)吴楚材
ISBN:10位[7807362243]13位[9787807362241]
出版社:三秦
出版日期:2007-05
定价:¥19.80元
内容提要《古文观止》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自刊行之初,就倍受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222篇,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易于记诵,至今仍为人们学习文言文的首选读物。
作者简介《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目录卷之一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1
周郑交质……………………………………………………………《左传》/3
石谏宠州吁………………………………………………………《左传》/4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5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6
……
书摘书摘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自其刊行以来,颇受人们欢迎。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二是两汉时代,此时散文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为叔侄二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清吴兴祚在《古文观止序》中说:“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二人的情况现在只能于此序中窥见一斑。“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吴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无美不具,于是说:“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古文观止》全书共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讫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谷梁传》2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编者有意强化对汉代以前文章的份量,是为了使读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本。对两汉的文章,编者比较重视司马迁的《史记》,汉文31篇,《史记》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为主,分别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