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
简介:国名:
马其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由于希腊坚决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现在均将该国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F.Y.R.O.M)。目前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红色,正中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八道光芒。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征。红地金色太阳表示马其顿人民为了解放,为了自由的天空,愿意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太阳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象征它世世代代护佑着马其顿人。原来的国旗上的“科拉比之巅太阳”放射十六道光芒象征马其顿的历史和古老文化,但因它也是希腊的马其顿人所顶礼膜拜,希腊坚持要求马其顿更改,因而形成现在的图案。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中央为升起的太阳,顶端带黄边的红五角星两侧各有一束麦穗。用传统服饰的花边连接以小麦、烟草和罂粟结成的花环,山峦、湖泊、太阳以及五角星,整体象征国家的富饶、奋斗和自由。
国家政要:
总统为格奥尔基·伊万诺夫(Ѓорге Иванов),2009年作为无党派人士的他,受命代表马其顿最大的政党——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参加总统竞选,并一举获胜。
自然地理:
面积2571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农业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30℃,西部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夏季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为10℃。
人口:
马其顿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约204万人(2006年统计数据)。其中,马其顿族约占64.18%,阿尔巴尼亚族约占25.17%,土耳其族约占3.85%,吉普赛族约占2.66%,塞尔维亚族约占1.78%。
宗教: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
货币:
代纳尔(denar)
首都:
斯科普里(Skopje)是马其顿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马其顿的西北部,海拔240米。城市四周高山环绕,瓦尔达尔(Varder)河贯穿整个城市,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全年平均温度13℃。斯科普里现有人口约54万,首都机场PETROVEC距离市区17公里,市内有长途巴士通往全国各主要城镇,也有国际长途巴士驶往周边各国。巴尔干半岛通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烟草加工中心,还有冶金、机械制造(汽车、农业机械等)、化学、电气器材、水泥、玻璃等工业。金银饰品等手工艺品著名。设有大学、马其顿科学艺术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斯科普里大学是马其顿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为马其顿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郊有古城斯科比废墟。
语言:
马其顿语。
主要节日:
新年(1月1日和2日)
圣诞节、复活节(1月7日)
劳动节(5月1日和2日)
依林登起义纪念日(8月2日)
独立日(9月8日)
国庆节(10月11日)
国名争议“马其顿”是古希腊时期希腊北部的国家的名称,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马其顿帝国曾经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至今希腊仍将其北部地区称为马其顿。希腊认为,由斯拉夫民族(马其顿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国家无权使用属于希腊的名称作为国名。由于希腊所提出的抗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欧盟、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均未承认“马其顿共和国”为国家名称,而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目前全世界仅有约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前南斯拉夫的其他联邦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初期时,国旗上曾使用“维伊纳的太阳”(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阳)图案,由于该图案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马其顿国,希腊认为马其顿共和国无权在国旗上使用。同时由于马其顿宪法当中提及“关注邻国马其顿人的权益”,希腊认为这显示马其顿共和国意图干涉希腊北部的斯拉夫少数民族事务,甚至对希腊北部有领土扩张的野心。
由于以上原因,马其顿独立初期时,希腊雅典等地曾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共和国”的名称。希腊政府也于1994年2月开始向马其顿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重创马其顿共和国的对外贸易。马其顿共和国最终于1995年9月改换国旗以及修改宪法(新条文重申马其顿对邻国领土没有任何主张),之后希腊结束了经济封锁。虽然希腊、马其顿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国名问题至今仍未得出解决方案。
历史在历史上,马其顿更多的作为一个广义上的地理区名称而存在。其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南部地区,西临阿尔巴尼亚山地,东接罗多彼山地,北靠歇亚山脉,东南临爱琴海。面积约25713平方公里。地处巴尔干核心,南下地
马其顿民间歌舞中海的门户,一直为重要的贸易和军事通道。古代马其顿帝国在此兴起,其后先后隶属于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913年巴尔干战争后分属于南斯拉夫、希腊和保加利亚三国。区内主要城市有萨洛尼卡(希)、斯科普里(南)。地理上的马其顿地区现在分属三国。马其顿共和国(属于塞尔维亚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单位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但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地理概念,其范围包括希腊的北部地区,坚决反对将“马其顿”或“马其顿”的派生词作为马的国名。1993年4月7日,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名称加入联合国。保加利亚虽然承认马的独立并与之建交,但不承认马其顿民族和马其顿语。
马其顿地区古为希腊文明北端的边疆地区,该地公元前4世纪时崛起的马其顿帝国曾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
马其顿民间歌舞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上马其顿是高原山区,仅有几个关隘与外界相通。下马其顿土地肥沃,适于农业,是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对于上马其顿有传统上的宗主权。
马其顿人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操希腊语的部落迁至马其顿,后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腊。可能在公元前7世纪,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马其顿人占领了埃盖,扩张到了下马其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马其顿国家。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特别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腊语部落则在上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人、派奥尼亚人、色雷斯人相混合。从整体上看,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
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的统帅,在对外关系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但他的统治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辖下的各个部落仍保持相当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战时作为国王名义上的藩属出兵打仗。国王的王位世袭,但须经过人民的认可,人民还有权废黜国王。涉及到叛国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审判。马其顿人多为农民和牧民,同时也都是战士。国王在部落贵族中选择他的战友,战友要完全忠于国王,平时参与宫廷事务,战时随国王出征。从这些战友中,国王选拔一些人组成他的“议事会”。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约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腊城邦,告以波斯的军事情报。
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马其顿国王们把希腊的先进文化引入他们的宫廷,与希腊城邦进行贸易。经济的发展使马其顿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庄变成村镇,佩拉成为马其顿最大的城市和王国的首都。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之时。公元前359年初夏,马其顿人选举前国王的幼子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
萨摩古堡身份摄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为人质,与底比斯名将伊帕密南达结识为友。他细心了解当时希腊各邦的政治形势、外交方式与战争方法。这一经历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成功。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这时,马其顿局势比较混乱,某些属地企图脱离马其顿而独立,腓力的同父异母兄弟们则伺机争夺王位。腓力审时度势,干练沉着,很快稳定了局面,赢得了声威和权力。可能就在这时,马其顿人废掉了幼王,推举腓力正式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
腓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加强了王权。他通过征服、联姻、挑选战友、分封等手段,把各部落的贵族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并削弱他们的权力。对于边远之地,由于吞并的时机还不成熟,就让当地维持旧制。至于征服来的土地则并入马其顿,并扶植自己在那里的力量,以加强马其顿的统治。他借助传统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称是赫拉克里斯的后裔。
军队是腓力征服与统治的最重要工具。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与战斗技术,他在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创建了主要由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常备军,归国王直接指挥。腓力吸取底比斯军队编制的特点,组成了更为密集、纵深的马其顿方阵。他加强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总之,腓力的军事改革使马其顿的各个兵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协同作战。腓力的平定希腊,亚历山大之远征东方,其军事凭借就是这支马其顿军队。
经济是立国的基础,腓力绝不甘心被排除于海上贸易之外。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开采潘革翁金矿(年产1000塔兰特)。尤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币制改革。他放弃了古老的波斯币制,银币采取色雷斯制,金币采取阿提卡制。这样,马其顿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货币流通的范围内自由贸易,特别是能同南部近邻卡尔息狄斯同盟进行贸易。
腓力的改革使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西边的伊利里亚、伊庇鲁斯、东边的色雷斯、北边的派奥尼亚,都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腓力雄心勃勃,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在王权强化,国土扩大,实力增强,既无内乱又无外患的情况下,南部内争犹酣的希腊城邦自然成了他进一步征服的目标。后来马其顿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所主导)等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在该地(尤其是马其顿的内陆地区)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希腊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础。 斯拉夫人7世纪大量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
837年时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并于10世纪末在该地的Ohrid(奥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1912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于1913年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德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攻占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的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1946年时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联盟和平分离,但马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希腊最终在1995年解除对马其顿共和国的经济封锁。
1999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马境内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倾向不断加剧,民族问题日益突出。阿族继续坚持修改宪法,要求阿族成为主体民族,阿语成为官方语言。阿族民主党参政后,马政府许诺按欧洲标准给予阿族相应权利,并做出了一些缓和民族矛盾的举措,马国内的民族矛盾一度相对趋缓。自2001年2月起,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多次越过南斯拉夫与马其顿边境,占领马村庄,与马边防军交火。随后阿族极端分子又在马边境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泰托沃(阿族聚居区)袭击马军,遭到马军猛烈还击。同时,马阿族举行集会,公开要求成为主体民族,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马民族矛盾上升。马边界发生冲突后,马总统、政府、议会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族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行径,决定采取一切措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批评驻科索沃维和部队没有认真执行使命,维护好马与科索沃的边界;呼吁国际社会予马以支持。马安全局势的恶化也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阿族极端分子的暴力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45号决议,强烈谴责马部分地区和南塞地区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重申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马、南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要求有关人员立即停止针对南、马的武装活动,放下武器,返回家园。北约和欧安组织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马其顿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加强了科索沃一侧马南边界的巡逻,允许南联盟军警返回南与马相邻地区的“安全区”。 4月底,阿族极端分子再次连续袭击马军,马政府采取军事手段对其进行打击,马局势再度恶化。
2000年,马其顿政治局势不稳。执政联盟内部争权夺利,联合政府数次改组。反对党要求解散政府,提前举行大选,并组织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7月1日,马最大的反对党社民盟向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指出政府上任以来远未实现竞选时的诺言,要求罢免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但不信任案未获议会通过。27日,政府进行了改组。8月,马三党联合政府内部出现分裂,议会中反对现政府的议员迅速增加,政府面临被弹劾的危险。11月24日,联合政府中的民主选择党宣布退出政府,准备与最大反对党社民盟组成议会多数,组建新政府。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撤换了政府中的民主选择党成员,对政府进行了较大改组。最终,马内部革命组织、阿族民主党和自由党组成了新的联合政府。9月10日,马举行地方选举,选举全国123个区的区长和区议会及首都斯科普里市长和市议会。以马内部革命组织为主组成的变革联盟取得了胜利,但最大反对党社民盟在斯科普里、比托拉和泰托沃等大中城市战胜了变革联盟。
政治马其顿为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行政权由马其顿议会(一院制)的政党所组成的联合政府掌握。国家元首为象征性的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
1991年11月17日,马其顿通过新宪法,规定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的国家,总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普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不得超过两任。1992年1月6日,马议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声明马对邻国没有领土要求,不干涉他国内政。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每届任期四年。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每届任期四年。本届议会于1998年10月选举产生,由7个党的120名议员组成,其中改革联盟获62席,社民盟27席,民主繁荣党14席,阿族民主党11席,自由民主党4席、社会党和马吉普赛人联盟各1席。现议长斯托扬·安多夫(自由党)。
政府:
国家权力执行机构,由议会选举产生。本届政府于1998年11月组成,总理柳普乔·格奥尔吉埃夫斯基(Ljubco Georgievski)。2000年11月,马政府进行改组。
现政府成员有:副总理兼不管部长佐兰·克尔斯泰夫斯基(Zoran·Krstevski)、副总理拉德米拉·基普里亚诺娃(Radmila·Kiplijanova)、副总理兼劳工和社会政策部长贝德雷丁·伊布拉希米(Bedredin· Ibraxim)、外交部长斯尔贾·凯里姆(Srga·Kerim)、国防部长尼古拉·克柳塞夫(Nikola·Kljusev)、财政部长尼科拉·格鲁埃夫斯基(Nikola·Gruevski)、司法部长纳苏菲(Nasufi)、经济部长贝斯尼克·菲泰(Besnik·Fetai )、交通部长鲍比·斯皮尔科夫斯基(Bobi·Spirkovski)、科学部长梅里埃·鲁沙尼(Merie·Rushani)、新闻部长雷盖普·兹拉特库(Regep·Zlatku)、文化部长迪米塔尔·迪米特罗夫(Dimitar·Dimitrov)、体育与青年部长格奥尔吉·鲍埃夫(Georgi·Boev)、城市规划及建筑部长杜什科·卡迪埃夫斯基(Dusko·Kadievski)、农业部长乌拉迪米尔·贾比尔斯基(Vladimir·Dzabirski)、卫生部长斯托扬·鲍格达诺夫(Stojan·Bogdanov)、教育部长奈纳德·诺夫科夫斯基(Nenad·Novkovski)、贸易部长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Nikola·Gruevski)、发展部长玛莉亚娜·达内夫斯卡(Marijana·Danevska)、移民部长马尔丁·特雷内夫斯基(Martin·Trenevski)、内务部长巴普勒·特拉亚诺夫(Pavle·Trajanov)、生态环境部长托尼·波波夫斯基(Toni·Popovski)、地方自治部长盖夫代特· 纳苏非(Gevdet·Nasufi)、不管部长埃尔纳德·菲朱拉胡(Ernad· Fejzulahu)、盖尔吉·纳乌莫夫(Gergi·Naumov)和阿德南·恰希尔(Adnan·Cahil)。
司法机构:
设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检察院。宪法法院院长约万·普罗埃夫斯基(Jovan Proevski)。普通法院分初级法院(区法院)、中级(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最高法院院长迪米特里埃·迪米什科夫斯基(Dimitrie Dimiskovski),另外还设有经济法院和军事法院。检察长为斯特万·帕甫列斯基。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23个市镇。1994年进行了人口普查,有1,945,932人。面积25,333平方公里。1996以前全国分为30个区,1994年普查的数据也是按照这30个区提供的,但现在市镇是一级地方自治体。2002年开始进行的新的普查中,分全国为39个统计区(enumeration regions),但这仅仅是为了普查的需要。1994年普查分市镇的人口数据请看这里。2004年8月,马议会通过《新行政区划法》,将原有的123个市镇缩减为80个。2002年普查结果暂未详。
政党:
主要政党有:
(1)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1990年6月成立,其前身是1893年成立的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约有党员10万。主张建立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反对阿尔巴尼亚族搞分裂,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将马建成富裕的国家,同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主席柳普乔·盖奥尔吉埃夫斯基(LjupcoGeorgievski), 1998年11月出任总理。
(2)自由党(Liberal Party):1993年7月正式组建。主张建立充分自由的国家,支持巴尔干与欧洲一体化。2000年11月,马政府改组,该党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主席斯托扬·安多夫(Stojan Andov),2000年11月当选议长,接替辞职的原议长克里莫夫斯基。
(3)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前身为马其顿共产主义者联盟,1989年改称马其顿共盟,1993年改为现名。对内主张建立民主的马其顿国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济体制,对外执行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同邻国发展等距离睦邻关系。该党曾长期执政,1998年11月在马议会选举中失利,沦为在野党。主席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BrankoCrvenkovski)。
(4)民主繁荣党(Party of Democratic Prosperity):1990年5月成立,为阿尔巴尼亚族政党。主张民族平等,要求修改宪法,以使阿族拥有主体民族的地位,阿语成为马第二官方语言。主席阿布杜拉赫曼·哈利蒂(Abdurahman Haliti)。
(5)民主选择党(Democratic Alternative):1998年3月21日成立。对内,主张把马其顿建成以人权和自由为基础的民主、发达和繁荣国家;多种所有制并存,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效、现代化和组织严密的军队;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外,主张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1998年11月马议会选举后,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2000年11月退出政府。主席瓦西尔·图普尔科夫斯基(Vasil Tupurkovski)。
重要人物:
博里斯·特拉伊科夫斯基:总统。1956年6月生于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族。1980年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法律系。1997年以前曾任斯科普里“斯洛博达”建筑公司法律部门负责人。1997~1998年任斯科普里斯塞拉沃达区区长办公室主任。1998年底至1999年10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99年12月当选总统。柳普乔·格奥尔吉耶夫斯基:总理。1966年生于什蒂普,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语言文学系。1990年组建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争取马其顿民族统一民主党,并任主席至今。1991年当选副总统,8个月后辞去该职务。1998年10月当选议员,11月当选总理。
马其顿正在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
经济南联盟解体前,马其顿地区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94~95年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2001年内战等原因,马其顿经济停滞不前,直到2002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马其顿在原南斯拉夫地区属经济落后国家。独立以来,马经济因国际社会对南斯拉夫实行制裁、希腊对马进行封锁和北约轰炸南斯拉夫遭受严重影响。1997年经济结束了负增局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1998年增长5%。1994年底马制定私有化法,向市场经济过渡。到1997年底,全国1350个企业中1050个完成了私有化,私人企业和私有化企业创造的经济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70%,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80%。
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55.05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2725欧元。
货币名称:代纳尔(Denar)。
汇率(2007年):1美元=41.6代纳尔,1欧元=61.2代纳尔。
通货膨胀率(2007年年底):4.8%。
外汇储备(1999年):4.6亿美元。
失业率(2007年年底):35.2%。
资源: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铁、铅、锌、铜等。森林覆盖率为35%。
工业:
从业人员占总劳力的38%。1998年工业总产值比1997年减少2%。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1999年度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电力68.4亿度,煤729万吨,钢4.9万吨,铝5694吨,铅2.7万吨,硫酸8.7万吨,塑胶92吨,人造纤维3859吨,水泥56万吨,纸张9320吨,木材3.7万立方米。
农牧业:
从业人员占总劳力的4.5%。1998年农牧渔业总产值为191亿代纳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998年比1997年下降0.7%。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1997 1998 1999
小麦 112697 125522 110597
玉米 11362 8023 9065
葡萄 103229 84371 82740
甜菜 26143 18656 25857
向日葵 9908 9069 9170
烟草 583 508 676
肉 27800 25971 26512
牛奶(亿公升) 0.23 0.22 0.23
数据来源:2000年马其顿《统计年鉴》
服务业:
1999年旅馆服务业从业人员9998人,主要包括旅馆、饭店、餐厅、酒吧、咖啡厅等。1999年共有2037个服务单位,其中旅馆和标准饭店82家。
旅游业:
1999年来马旅游人数为54.96万人,主要旅游设施有旅馆、浴场、私人小旅馆、汽车宿营地等。主要旅游区是奥赫里德湖等地。
交通运输: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铁路:1999年铁路总长925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33公里,客运量165.4万人次,货运量285.3万吨。
公路:1999年公路总长64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4公里。公共汽车589辆,客运量1833万人次,货车1538辆,货运量232万吨。
空运:有两个国际机场,12条国际航线。主要机场是斯科普里机场。
对外贸易:
1999年马同72个国家建立经贸联系,进出口总额为29.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7.7亿美元,出口额11.9亿美元。外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9%。主要出口产品有:食品、水果蔬菜、烟酒、化工产品、纺织品、铜、锌、铅、电缆、电冰箱等。主要进口产品是:肉类、原油、汽车、成衣等。外贸主要市场是原南斯拉夫地区和欧洲国家。
国外资本:
2000年在马其顿私有化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3546.2万德国马克,主要投资国为:英国1270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36%,德国913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26%,法国458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13%,美国369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10%。列之敦士登234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6%。
人民生活:
1999年在职职工为31.58万人,失业人数为26.15万,职工人均年实际收入115968代纳尔,平均每7人1辆汽车、1台电视机,每4人1部电话。
外交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将发展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视作外交工作的重点。
1993年4月8日以“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为国名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11日被正式接纳为欧洲委员会第38个成员国。11月15日,马其顿国防部长汉吉斯基在北约总部正式签署了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协议,马其顿成为北约第27个“和平伙伴”。
同中国的关系:
1993年10月12日,中马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平稳。1996年4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马;9月,马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茹塔率经济代表团访华;同年9月在第51届联大期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晤了马总统格利戈罗夫。1997年6月,马总统格利戈罗夫访华,同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两国联合声明。1998年马议会外委会主席米特雷娃率团访华。
1999年1月27日马外长迪米特罗夫在台北同台湾外长胡志强签署“建交公报”;2月8日马政府正式批准“建交公报”,我于2月9日宣布同马中止外交关系。
马、华“建交”后,马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议长克里莫夫斯基、副总理图普尔科夫斯基及外交部长、文化部长、国防部长等分别访华。2000年5月20日,马议长克里莫夫斯基率团出席陈水扁“就职”典礼。1999年,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萧万长和“外长”胡志强访马。2000年6月华新“外长”田弘茂访马;11月华“副外长”李大维访马。马中已签署长期经济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保护投资协定、海关合作协定和“外交部”合作议定书等。马华互设“使馆”,现为“公使级”。马驻华“公使”莫达努,台驻华“公使”郑博久。
2000年5月31日——6月5日,应外交学会邀请,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市长、自民党主席佩诺夫访华。除北京外,佩还访问了斯市友好城市南昌市。12月18日~20日,应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市长佩诺夫的邀请,南昌市市长刘伟平率南昌市友好访问团访马。马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议长安多夫和前总统格里戈罗夫分别会见,佩诺夫市长与刘伟平市长签署两市关于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
2001年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马其顿局势问题的第1345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
2001年3月23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马其顿及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发表谈话,谴责极端分子的武装暴力行动,对马其顿和南斯拉夫政府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及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切表示理解,对马、南及有关国家为解决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表示欢迎,强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包括马、南在内的该地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在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2001年6月18日,马其顿共和国与我国恢复外交关系。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马贸易额为710万美元,同比增长61.6%,其中中方出口626万美元,进口84万美元。
同美国的关系:
1993年12月3日,美国在马其顿首都建立联络处,1994年2月正式承认马。1995年9月13日,马其顿与美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6年3月,美国在马设立大使馆。2001年4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马其顿。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4年1月31日,马俄建交。1996年12月俄向马派出首任大使。1998年1月,马总统格利戈罗夫访俄,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声明。
同欧盟的关系:
马把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1996年1月,马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6月,同欧盟草签经贸合作协定。1997年4月,欧盟与马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2000年4月,马同欧盟签署了《稳定和联系条约》,成为巴尔干国家中第一个签署此类条约的国家。
同北约的关系:
加入北约是马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998年5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9年,北约部队进驻马,并驻扎至今。
同希腊的关系:
马独立后,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地理概念,其范围包括希腊的北部地区,坚决反对将“马其顿”或“马其顿”的派生词作为马的国名。1995年9月13日,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的主持下,马希在联合国签署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临时协定》。但双方就马国名问题的谈判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经济关系正常发展。2001年2月,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访马;3月,希国防部长措哈佐普罗斯访马。
同保加利亚的关系:
1992年1月15日,保承认马并与之建交,但不承认马其顿民族和马其顿语。1993年4月,格利戈罗夫总统访保。2000年4月,保国防部长诺埃夫访马;5月,保总统斯托扬诺夫访马,双方签署包括文化领域合作协定在内的9个协定和《科索沃危机联合宣言》;10月,马国防部长帕乌诺夫斯基访保;12月,马外长凯里姆访保。
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1993年4月26日,阿承认马,12月24日,马阿建交。1994年2月,马其顿阿族提出成立阿语大学,阿尔巴尼亚表示支持,并要求马政府满足阿族要求。马认为成立阿语大学违背马的宪法,阿的要求是对马内政的干涉,从此马阿关系停滞不前。2000年1月,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南联盟黑山总理在马会晤。6月,阿公安部长波齐访马;7月,马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访阿。
军事1992年1月,政府创建马其顿军队。同年4月,征召第一批新兵。宪法规定,国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现役军人1.04万,其中空军50人,预备役军人10万,警察7500人。军人服役期为9个月。建军节8月18日。
文化教育教育:
全国普及8年制教育,所有教育全部免收学费。1998-1999学年全国有小学1041所,在校生255150人;中学95所,在校生87420人;1999-2000学年有大专2所,在校生927人。全国有斯科普里和比托拉两所大学,共计29个系(学院),在校生35995人。1999年各类学校毕业人数是:小学30389人,中学20515人,大专447人,大学3288人。
文化:
1998年有图书馆114个,藏书284万册,1999年专业剧院13个,档案馆3个,博物馆21个,电影院42个。
加利奇尼克传统婚礼新闻出版:
1999年发行报纸34种,年发行量3613万份;杂志109种,年发行量345万份。主要报刊有《新马其顿报》、《晚报》、《今日报》、《马其顿太阳报》、《动态》、《言论》、《时代》等。
通讯社:
马其顿文传社(国家通讯社MACFAX),另有马其顿新闻社(MAKPRESS)和马其顿新闻中心(MIC)。
电视台:
马其顿社会所有制电视台10个,设中央台1个,地方台9个。中央台3个频道,用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等7种语言播送。另有45个私人电视台。
广播电台:
马其顿广播台(国家广播电台),用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吉普赛语、弗拉西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和希腊语广播。
网站链接马其顿政府网址:www.macedoni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