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拉姆
生平简介伊斯拉姆,N.,Nazrul Islam (1899~1976)
孟加拉语诗人。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布德万地区。13岁时加入一个农村巡回剧团。1917年参加孟加拉兵团,在军中创作了不少短篇小说和诗歌,还翻译了波斯诗人的作品。1919年退伍,加入孟加拉穆斯林文学社。1921年在《穆斯林印度》月刊上发表长诗《叛逆者》。这首长诗是他的成名之作,运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它被译成印度各种语言,伊斯拉姆也由此被称为“叛逆诗人”。
1922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燃烧的弦琴》,鼓励被压迫者勇敢地起来斗争,因而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查禁。同年,他创办《彗星》双周刊。由于这份杂志的反帝立场和战斗风格,他被当局逮捕判刑。他在狱中绝食,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诗人泰戈尔还将自己新写的剧本《春天》题献给他。1923年出狱。1924年出版两部诗集《毒笛》和《毁灭之歌》,描绘印度所受的屈辱和苦难,号召印度人民为民族独立而英勇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两部诗集也遭到当局的查禁。1925年创办《犁头》周刊,1926年出版诗集《无产者》,同时经常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诵唱诗歌,鼓舞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
主要作品从1929年开始,他主要从事歌曲创作,共有3,000多首,题材多样,曲调丰富,风行孟加拉语地区。这一时期出版的主要诗集和歌曲集有《火烈鸟》(1929)、《毁灭的火焰》(1930)、《阿里的剑》(1931)、《林地歌曲》(1932)、《花园》(1933)、《歌曲的花环》(1934)等,其中诗集《毁灭的火焰》和另一部歌曲集《鼻音符号》也遭到查禁。伊斯拉姆还写了小说和剧本,有短篇小说集《悲哀的礼物》(1922)、《贫困的悲哀》(1925)、《舒利的花环》(1931),长篇小说《不受束缚的人》(1927)、《死亡的饥饿》(1930)、《神秘》(1931),剧本《百叶窗》(1930)、《海市蜃楼》(1931)等。他也是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孟加拉语的人。他于1942年患神经麻痹症,长期瘫痪在床。1972年移居孟加拉国。1976年去世,孟加拉国为他举行了国葬。中国翻译出版了《伊斯拉姆诗选》(1979)。
部分诗作名言我的歌词我的歌词象蔓藤,
没有根,没有花,
只有浓郁的色调。
缠住参天大树攀援,
贴着大地胸脯蔓延,
我的歌词思念谁?
有何隐衷和激情?
无人知晓!
我的歌词,
有时躺在某人胸膛,
有时象迸涌的泪珠,
在失恋者眼中流淌。
我的歌词,
有时绕在某人颈项,
有时象音乐之花,
在某人嘴唇上开放。
我的歌词,
有时象友谊之线,
系住某人的手掌,
有时却呜咽哭泣,
偎在某人的脚旁。
我的歌词,
伴着委婉的曲调吟唱,
象是在低声地倾诉
深沉而莫名的忧伤。
黄宝生译我的爱人来吧,可爱的人儿,作我的爱人!
我将用初春的新月制作你的耳环,
我将用星星的花朵装饰你的发辫。
我将在你的脖颈上戴一个花环,
犹如围成圆圈的天鹅晶莹洁白;
我将梳理你的乌云般的黑头发,
束上炫耀银色光芒的闪电缎带。
我将用檀香掺和月光替你沐浴,
我将用彩虹中的红色给你抹脚。
我将用我的七种歌调筑起洞房,
我的诗歌夜莺将围绕着你歌唱。
黄宝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