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乾县组(Qianxian Fm)时代属更新世萨拉乌苏期。分布在陕西渭河盆地及其邻近地区。有土状堆积和河流沉积两大类,多分布在灞河及其支流的第Ⅱ级阶地上及邻近的黄土塬上。根据岩性、化石、考古材料等,可以分为相当于萨拉乌苏阶的下部(Qp3-1)和上部(Qp3-2):萨拉乌苏阶下部(Qp3-1)在灞河第Ⅱ级阶地上为黄土状砂质土,夹有两层明显的棕红色古土壤,在灞河各支流沟谷中为灰黄色砂质土含砂砾凸镜体,砾石成分以钙质结核为主,在蓝田县贾家村涝池河右岸剖面中发现旧石器及如下的化石,狼(Canis lupus)、狐(Vulpes sp.)、鬣狗(Hyaena sp.)、虎(Felis tigris)、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yi)、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斑鹿(Psudaxis hortularum)、狍子(Capreolus manchuricus)等;萨拉乌苏阶上部(Qp3-2)为灰黄色砂土,具垂直节理,性质与马兰黄土相似,局部地方有砂砾凸镜体,主要分布于灞河支流沟谷两侧。乾县组总厚度一般为10~30米。曾发现过新人化石(Homo sapiens)。在乾县大沙沟中,离石黄土的侵蚀凹地上,充填了河流-湖泊沉积,含纳玛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及淡水螺化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