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
白灵菇栽培技术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材料:主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辅料有麸皮、玉米粉、黄豆粉、石膏粉、酵母粉、糖、碳酸钙等。
二、栽培方式:袋栽、覆土墙栽或瓶栽等。
三、栽培季节:白灵菇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10℃-22℃,根据我省气候特点,春秋、冬三季都可进行栽培。
四、原料配方:
1.棉籽壳99%、石灰1%。
2.杂木屑50%、棉籽壳28%、麸皮20%、碳酸钙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1%。
4.玉米芯60%、棉籽壳20%、麸皮肤皮18%、石训1%、糖1%。
五、菌袋制作:白灵菇可以用生料进行栽培,也可采用熟料栽培。
1.采用宽17cm-20cm,长35cm-40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
2.将原料按一定配方加入混拌均匀,加水比例通常为1∶1.3。
3.培养料混拌均匀后,尽快装袋,每袋装干料约重0.3-0.5千克。
4.装袋后及时装锅灭菌,高压126℃温度下维持70-90分钟,常压100℃温度下维持12-16小时。
5.灭菌后将菌袋冷却至室温。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瓶栽培种接种20袋。
6.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培育菌丝。要求室温22℃-26℃,通风避光、35-40天菌丝可以满袋。
六、菇期管理:
1.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场地内,揭开两端袋口,根据外界温度摆放5-10层。
2.增加环境湿度。采取喷雾的方法使菇场环境湿度增至85-95%。
3.保持菇场通风良好,光照以散射光为主。
4.在10℃-15℃的条件下,10-20天菌袋两端可以形成白灵菇的小菇蕾。
5.菇蕾形成后,增加通风量,维持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不宜超过95%。
七、采菇:在正常温度下,从幼菇形成到白灵菇成熟约需10天左右,气温低白灵菇生长慢,但菇质密,质量好;气温高则生长快。白灵菇成熟时,菌褶分化完全,菌盖平展,菇体开始变黄。应在成熟初期及时采收。
八、采菇后的管理:
1.采完一茬菇后,停水1-2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然后再进行喷水管理。
2.可以将出过一茬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膜进行覆土,用土壤将菌袋掩埋,但菌袋一端宜露出土层1厘米左右,防止出菇后菇体上沾上土粒。
3.菌袋内缺水时应采取补水措施。
4.白灵菇的同一菌袋可采菇2-3茬,生物学效率可达50%-80%。
白灵菇储运保鲜技术一、储藏特性
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储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白灵菇采后储藏保鲜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低温、高湿、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可抑制酶与微生物的活性,延缓呼吸作用与生化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菇体的保鲜期。白灵菇储藏较适宜温度为-5℃至0.5℃。高于此温度范围会加速菇体内各种生理作用的进行,加快变色与衰老,也有利于各种病原菌活动,导致腐烂加重、加快。过低的温度又会使白灵菇产生冷害或冻害。相对湿度以95-100%为宜,相对湿度低于90%即会出现失水褐变。低氧与高二氧化碳对白灵菇储藏保鲜也十分有利。
二、工艺流程
适时采收→分级修整→表面风干→装入内衬保鲜袋的箱或筐中→置入-1℃至0℃冷库充分预冷→扎口→上架或码垛
三、技术要点
1、采收:采收前一天菇棚停止加湿,最好将菇棚通风1-2小时,使菇表面略显干燥,增加菇体柔韧性,以利于采收和储藏。
应遵循先熟先采程序。采收过早,子实体未充分发育,品质欠佳,影响产量;采收太迟,子实体易老化,直接影响储藏与保鲜质量。白灵菇采收标准:菌盖充分展开,但仍有微微卷边,孢子未释放时最佳。要轻采、轻拿、轻装,减少机械碰撞与损伤。单菇重150克左右时最受市场欢迎,售价也较高。
2、分级修整:选择菌盖完整、菇色洁白、菌肉坚实致密、菌盖直径7-15厘米、无病虫斑及机械伤的白灵菇,菌柄切削平整,柄长不超过2厘米。采收后应尽快进行分级处理,用利刀削平菇柄,削菇柄时尽可能不要让培养基黏附在菇体上,用毛刷刷净菇体杂物,将规模基本一致的分为一类,并剔除畸形、破损以及带病虫的菇体。
3、表面风干处理:将削拣分级好的菇体盛放在透气的塑料筐内,单筐盛放不宜太多,切忌大筐堆放,移至阴凉通风处风干30-40分钟,去除表面水分,用专用保鲜纸包裹好备用。也有的采用保鲜剂处理进行储藏保鲜,即采用0.01-0.02%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或0.1-0.5%焦亚硫酸钠漂洗3-6分钟,进行保鲜剂处理。采后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效果不理想,而且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4、预冷:分级完成后,应及时入冷库预冷。将经过分级修整后的鲜菇放入塑料筐中,及时移入0-1℃冷库中充分预冷,一般以15-20小时为宜。预冷时切忌堆堆,不要直接收入保鲜箱内,避免形成堆温延长预冷时间,加速菇体褐变,降低保鲜效果。
5、包装:预冷完成后,将菇体分装在气调保鲜袋内,盛放在周转筐或纸箱内,每箱重量以5公斤为宜。采取品字形码垛,确保各个箱体之间有良好的通气风道,以防形成积温,造成局部保鲜温度升高,造成储藏保鲜过程中菇体变褐,甚至腐烂。
由于白灵菇较耐二氧化碳,因此储藏期间不用换气,袋内高二氧化碳浓度可较好地保持白灵菇品质与光泽。
6、冷藏与储运:适宜低温是白灵菇储藏保鲜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将经过预冷和各种处理的白灵菇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于0-3℃条件下储藏,储藏期间保持温度恒定并定期检查。在上述条件下保鲜期可达40-50天。
如果销售路途较近,可采用保鲜箱包装,出库前应提前在冷库内装好箱,这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形成太大的温差。如在菇体表面形成结露,会很快引起褐变或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腐烂。如果需长途运输,最好采用冷藏车,提前检查冷藏车的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将车体预冷后装车,确保温差最小,从而确保储藏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效果。
白灵菇的无公害病虫防治搞好综合防治工作 白灵菇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应把好菌种质量关,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搞好菇场环境卫生,使用前消毒灭菌,工具及时洗净消毒,废弃料应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并进行彻底灭菌,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菇房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对蕈蚊类虫害,利用电光灯、粘虫板进行诱杀。
菌丝培养阶段 菌丝培养初期培养料发生杂菌感染,应拣出打碎,拌入新料,重新灭菌、接种:中期培养料发生严重杂菌感染,要拿到远处烧毁;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感染,可继续留用出菇;栽培袋棉塞发生红色链孢霉感染,应及时用湿毛巾覆盖后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处理;清除感病菌.床或菌块,带到室外深埋,并在感病区域及其周围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出菇阶段 出菇阶段栽培袋出现局部杂菌感染。可用石灰抹涂感染部位,使之继续出菇;栽培袋杂菌感染较严重者,应取出烧毁,以免影响其它栽培袋;发现菇蝇时应加强菇房通风,降低菇房与培养料湿度,有条件的门窗应加装防虫网,菇房内使用黑光灯诱杀。在栽培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