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溪镇
区域概况塘溪镇[1]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辖镇,是一方奇异而美丽的土地。
白岩山是天台山脉中段北域的第一高山,它是鄞州主要水系之一大嵩江的发源地。梅溪是大嵩江上游的干流,千百年来汤汤的梅溪流水滋润了两岸的沃土,哺育了发达的流域文明。塘溪镇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岩山麓、梅溪溪畔,她北倚东钱湖,南枕象山港,汇聚天地之精气,吐纳日月之英华,是一个兴起于唐宋,成型于明清的千年古镇。
历史沿革塘溪镇原为塘溪乡,1992年5月撤区并乡,原塘溪乡、管江乡、赤堇乡合并,成立塘溪乡,1995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经济状况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89亿元,增长22.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2.5%、23.9%和26.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04万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75万元,同比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3529万元,同比增长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亿元,增长30.9%。全年实现农业总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9426元,同比增长8%。
自然资源重重叠叠山,郁郁葱葱林,弯弯曲曲溪,欢欢畅畅水,构成了塘溪美丽的自然画卷。梅溪由西往东,亭溪自北而南,犹如两条彩练玉带贯穿镇域,过金鸡桥汇合后始称大嵩江,再奔流15公里注入东海,河谷两岸及河口形成富饶的塘溪盆地和大嵩冲击平原,是鄞州的主要稻作产区之一。梅溪水库是镶嵌在塘溪自然画册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蓄水量为265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地质勘探和测量,中间几经曲折,终在上个世纪末划上句号,圆了塘溪人几代的梦想。人工胜自然,水害变水利。“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集灌溉、供水、发电、养殖、旅游于一体的梅溪水库,如今是塘溪一道最壮美的风景。梅溪水库,这是名人智慧浇开的鲜花,更是烈士英灵守护的果园。
历史古迹塘溪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白岩山麓的保庆寺是历史悠久的名刹,始建育唐朝。东山村的龙潭,红岩山在当地颇负盛名。金鸡桥,董庆桥是有名的古桥。黄金岙水库的石宕是几百年来采石留下的遗迹,气势磅礴,令人遐思。
地方名人塘溪人杰地灵,名流辈出。近现代以来,一个远离都市繁华,交通相对不便,人口不到3万人的偏僻小山镇,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突兀产生了4位国际级名人,50多位国内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教授级人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书法泰斗沙孟海、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油画家沙耆等一批中外闻名的名人都孕育于此。这里又是早期浙东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大革命时期广州起义牺牲的沙文求烈士,建国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沙文汉等一批爱国志士都诞生在这里。
沙孟海
(1900—1992),原名文翰,又名文若,字孟海,号兰沙、石荒、决明,塘溪镇沙村人。我国著名的书法、篆刻、金石、考古和历史学家。1900年沙孟海出生于沙村,自幼爱好书法、篆刻。。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任宁波屠姓、蔡姓的家庭教师,又一度执教鄞县(现鄞州区)梅墟求精小学,以所入养家,资助众弟求学。1925年赴沪进修能学社教书,后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字学,从吴昌硕、马一浮等学书法篆刻,获益良多,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其金石文字,名声渐著。1928年至1929年上半年任职浙江省政府,1929年夏应聘任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1931年春起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部、交通部秘书。1941年6月在重庆经陈布雷推荐,在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任职,从事应酬笔墨文字,业余仍坚持书学研究。1946年至1948年应蒋介石请,参与编纂《武岭蒋氏宗谱》。1949年春躲开蒋介石等纠缠,拒去台湾。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查组组长,1954年兼任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擘划“浙江历史文物陈列”,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1979年任西泠印社社长。尚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省文联委员等职。一生亲历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50岁以前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书,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沉厚,雄浑遒劲,卓然成家,被誉为“书坛泰斗”。擘窠榜书被称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治学严谨,对书法学、古文字学、篆刻学、金石学、考古学都有精到研究。著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兰沙馆印式》、《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写书谱》、《中国书法史图集》,并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1992年6月,鄞州区人民政府于东钱湖畔建沙孟海书学院,10月10日逝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