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宅乡
建置沿革清至民国时期属屏峰乡。1950年建汪宅乡;1958年
与进贤乡合并为进贤公社;1959年属安峰公社汪宅管理区;1961年复建汪宅公社
;1984年改为汪宅乡。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6年,开始实施“一优两高”农业发展
战略,全乡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700吨。1989年,乡人民政府筹资浇筑至育村码头
2000米机耕路。1991年,汪宅乡卫生院被杭州市卫生局授予文明卫生院;全乡新开渠道
2300米,低产田改造50亩,新改粮田48亩,劈山改地650亩;安龙村3580米机耕路动工兴建
。1993年,投资10万余元建立乡敬老院;筹资18万元新建乡初中教工宿舍楼。1996年,香港
闻氏基金会捐赠12万元、萧山市西兴镇捐赠10万元,乡人民政府自筹资金13万元,新建一座
800平方米的乡中心小学教学大楼。1997年,投资96万余元开通通讯光缆,全乡发展无核柿1
660亩,全乡投劳投工231万个兴建库容2160立方米的安龙天岗山水库1座。1998年,乡文
化站组织的农民乐队“三吹三打”节目参加杭州市农民乐器演奏赛获三等奖,全乡“一菜两
果”农业获丰收,年产蔬菜3166吨、水果304吨。
经济发展【发展“一菜两果”农业】1998年,乡党委、人民政府根据汪宅
的资源和离县城较近的地理位置及近年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一菜两果”的农业发展思
路。“一菜”即发展蔬菜种植,“二果”即发展和培育以枇杷为主的水果和以板栗、青枣等
为主的干果。据统计,全乡12个村种植蔬菜1340亩,年产蔬菜3166吨,发展和培育果园3469
亩,水果总产量304吨,其中板栗45吨。初步形成有汪宅特色的“一菜两果”农业格局。
【“青字号”水利工程获优秀组织奖】乡团委根据团县委要求,
确定中坪村的灌溉渠道为“青字号”水利工程。该渠道长200多米,受益面积50多亩,规划
投资6000多元。乡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义务投工投劳。建设期间,每天有30多名团员
青年奋战在工地,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帮助下,如期优质完成建设任务。乡团委获县“青字
号”水利工程建设优秀组织奖。
【文化事业结硕果】1998年,乡人民政府在文化建设事业中,始
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建立图书室,有专人管理借阅图书,利用传统节日组
织开展富有汪宅特色的龙灯、板灯舞等民间艺术活动。7月,乡文化站组织的“三吹三打”
农民乐队参加杭州市农民乐器演奏比赛,获三等奖。
宅基地清理顺利完成1998年,乡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
成立由书记、乡长任正副组长的宅基地清理领导小组。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先在中坪村搞试
点,12月份在其他11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据统计,全乡宅基地超面积289户11721.52平方米
,收取有偿使用费85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