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

1.清人王苹(1659~1720)字秋史,号蓼谷山人。因其诗作中有“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着书”的名句,时人称之为“王黄叶”。清代济南历城人。祖籍临山卫(今属浙江),后迁居历城。
王苹年轻时性情狂放,酷爱诗歌,“人以狂士目之”。少年时曾至山西,中进士前后两度至江浙,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诗篇。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被授任知县。王苹为人至孝,因母亲年老不愿远行,遂改任成山卫(今属山东荣成)教授。此间讲习诗文,与诸生研讨学问,赢得学生们的敬爱。因成山卫僻处海隅,不便奉养老母,一年后弃官还乡。在趵突泉西元代万竹园旧址结庐潜居,专注于诗文写作。因其庐舍筑于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二十四位的望水泉之上,故将所居称之为“二十四泉草堂”。一生赋诗3000多首,传世诗集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其中收诗1000多首。其文集乾隆年间由胡德琳删订后,称《蓼村集》。
2.今人

中国电影女导演,原名王光珍(1916--1990) ,回族,生于江苏南京。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后任小学教师。1935年因演话剧《娜拉》被革职,同年辗转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当演员,演出了第一部影片《无限生涯》。"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战活动,演出抗日剧目。先后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中饰演角色。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进总政文化部电影处,1952年进八一电影制片厂,1953年拍成军教片"河川进攻",开创了我国女导演驾驭重大军事题材的先河。同年导演了另一部军教片《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957年执导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奠定其朴实自然的风格。之后相继拍出了许多优秀作品,1962年的《槐树庄》获1963年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中国革命之歌》获1986年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参与影片:
笑破情网 FIVE COMEDIANS(1987)
中国革命之歌(上下集) SO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85)
最后的选择 THE FINAL CHOICE(1983)
我们是八路军 WE ARE THE 8TH ROUTE ARMY MEN(1978)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1976)
青春红似火(话剧) (1966)
东方红(舞台艺术片) (1965年10月)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槐树庄 (1962)
勐垅沙 (1960)
江山多娇 (1959年8月)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
柳堡的故事 (1957)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
速成识字法 (1953)
关不住的春光 (1948)
新闺怨 (1948)
天堂春梦 (1947)
无限生涯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