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市
余东市为今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曾经的名称。据1996年版《海门县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初期,余东镇辖三益乡、余中乡。民国九年(1920)设余东市、余西市(辖三益乡、余中乡)。民国十八年分益余区(又称十二区)和余东区(又称十三区),廿三年益余区改为十区、余东区改为十一区。1938年3月17日,日军侵占南通,建立汪伪政权,通东地区划为余中和余东两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民国南通县政府划第十、十一两区。第十区辖四甲镇和8乡、175保、1710甲;十一区辖余东镇和14乡、257保、2569甲。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四军、共产党势力渗入江海平原,1940年11月于北兴桥设立南通县民主政府,与汪伪政权并存。通东地区设有余东区、富安区、六甲区、余中区。不久(1941.9)建立东南行署,辖吕四、六甲、余东、富安4个区。总之,由于大局混乱,余东地区归属、名称更迭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