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

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丝绸文化实际上就是蚕桑文化的高度发展成熟阶段。种桑是专为供给养蚕的,而养蚕是专为制作丝绸的。中文里对丝绸的描述有绫、罗、绸、缎、帛、锦、绣、绮等多种概念,可见丝绸文化的高度发达。

蚕桑农业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服饰习俗。同时对软笔(毛笔)、刺绣、纸张的发明等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中有非常多对养蚕种桑的描画,从中可以看出民众对于蚕桑经济的依赖和蚕桑农业对中原文化以及东亚文化的影响。

诗经·《氓》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唐·李商隐·《无题》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