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

作者:张照军

ISBN:10位[7100053854]13位[978710005385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03

定价:¥18.00元

内容提要《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是围绕程朱理学、今古文经学所进行的专题研究。前五章是综合性论述,后六章是个案研究。其中,有些论题,如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方宗诚的理学思想等,是以前学界关注较少的。有些论题,如晚清时期的汉宋关系,曾国藩、倭仁的理学思想,康有为、章太炎的经学思想等,作者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加以细致化或系统化,力争有所深入。应当说,作者的这些努力有助于近代学术史研究,值得肯定。

近代中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变动最为剧烈的阶段,也是近些年来学界关注较多的学术领域。在当今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的情况下,研究者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学者的优长的同时,应当注意继承、保持和发展中国学术的特色,不人云亦云。这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加强历史文献的研习,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下一番踏踏实实的功夫。期望昭军,也期望有更多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加以认真研究,能够对中国文化保持清醒认识。

作者简介张曙军,又作张昭君,1970年10月生,山东淄博人。历史学博士。北京lI币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儒学史的教学工作。研究兴趣集中在清代、民国思想文化领域,尤侧重于儒学思想史,著有《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传统的张力——儒学思想与近代文化变革》、《清代理学史》(晚清卷),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编辑推荐该书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晚清民初理学与经学的基本状况,全面阐述了晚清宋学对汉学的斗争及调和,详细介绍了各大名家的学术思想。

目录序

第一章晚清儒学的格局与流派

一、程朱理学居于社会意识形态地位

二、汉学仍有相当影响力

三、今文经学趋向活跃

第二章晚清宋学对汉学之争

一、驳斥清代汉学家的新义理学说

二、批评汉学家的治学原则和方法

三、回应汉学家的经学辨伪

四、断言汉学无实无用

第三章晚清汉学与宋学之调和

一、宗宋学而不废汉学

二、主汉学者兼采宋学

三、汉宋会通

第四章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

一、兼尊程朱

二、调和与批评

三、讥诋排斥

四、扬弃与改造

第五章晚清理学的分层与流动

一、清代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

二、士大夫的道、学、政

三、民间社会的文化宗仰

四、社会流动:一种动态分析

第六章唐鉴与《国朝学案小识》

一、著述宗旨

二、内容取舍

三、编纂体例

第七章曾国藩的理学思想

一、绍述程、朱,以义理为本

二、“一宗宋儒,不废汉学”

三、“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

四、“义理与经济初无两术之可分”

五、义理、考据与经济,则一秉乎礼

第八章倭仁的理学思想

一、恪守程朱之道的为学宗旨

二、推己及人的为学之方

三、笃实力行的道德实践

第九章方宗诚与“柏堂学”

一、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

二、排斥汉学、心学

三、强调经世致用,实体力行

第十章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一、扬弃汉宋,摭拾今学

二、化合中西

三、旧经新解

第十一章章太炎对宋学、汉学的阐释

一、对宋学的阐释

二、对清代汉学的阐释

三、经史关系论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