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66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原子核理论专业毕业;1972-1979,核工业部等离子体物理所;1979-1980,郑州大学物理系;1980-1983,复旦大学物理二系硕士研究生;1983-1988,复旦大学物理二系讲师;1988-1996,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副教授;1996.5晋升教授;1997.12晋升博士生导师;1989.10-1990.11,丹麦 Odense大学访问学者;1990.12-1991.1、1993.8-1993.10、1995.6-1995.8,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访问学者。曾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都宫大学及澳大利亚等大学作学术报告。多次在COSIRE系列国际会议作大会口头报告。1998年从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低能原子簇表面碰撞及沉积的原子水平研究”,曾完成基金项目(92-94)“原子簇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1980年以来,在国内、国际核心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110篇以上,其中,9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4篇。

研究领域:(1)高勒烯表面散射中的稳定性及非弹性特征;(2)计算机模拟研究原子簇(纳米粒子)合成纳米薄膜的机制:荷能富勒烯和金属原子簇在表面的沉积动力学和结构特征,实验条件对沉积机制以及合成纳米结构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