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烈士陵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曾获奖项苏州市烈士陵园为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2—2003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2003-200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04—2005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2005-2006年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2006年、2007年苏州市创建平安单位先进集体,历年苏州市民政局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简介陵园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陵园的建筑形式具有苏州地方风格。中轴线以上依次建有台阶、甬道、吊唁平台、纪念碑,均用金山花岗石构筑。园内苍松翠柏林立,四季花卉盛开,环境幽静整洁,是革命烈士安息的理想场所。每年前来祭扫的各界群众达7万多人次。苏州烈士陵园建设“以烈士褒扬为主,形成集宣传、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改建后的烈士陵园分纪念瞻仰和烈士安息两个区。纪念瞻仰区位于陵园中心位置,采用主轴线对称布局。轴线长约160米,由西向东依地貌呈阶梯形,相应建筑依次为大门、牌坊、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电教馆、悼念广场、纪念碑。纪念碑呈四棱形,碑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碑上镌刻陈毅元帅为苏州烈士陵园的题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最光荣的”,碑底柱正面和两侧各刻有一幅浮雕,画面分别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烽火沙家浜”、“铁岭关大捷”,背面是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园的纪念碑文。陈列馆为两层仿唐建筑,馆内按历史进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迎接曙光、艰难探索、新的征程五个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时期牺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悼念广场1000平方米,可容千人凭吊。烈士安息区,位于纪念瞻仰区北侧,由烈士墓群和烈士骨灰堂组成,烈士墓群分三坛五区,安葬258位烈士的遗骸,烈士骨灰堂安放着62位烈士的骨灰。

构造改建后的烈士陵园分纪念瞻仰和烈士安息两个区。纪念瞻仰区位于陵园中心位置,采用主轴线对称布局。轴线长约160米,由西向东依地貌呈阶梯形,相应建筑依次为大门、牌坊、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电教馆、悼念广场、纪念碑。

纪念碑呈四棱形,碑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碑上镌刻陈毅元帅为苏州烈士陵园的题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最光荣的”,碑底柱正面和两侧各刻有一幅浮雕,画面分别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烽火沙家浜”、“铁岭关大捷”,背面是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园的纪念碑文。

陈列馆为两层仿唐建筑,馆内按历史进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迎接曙光、艰难探索、新的征程五个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时期牺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悼念广场1000平方米,可容千人凭吊。烈士安息区,位于纪念瞻仰区北侧,由烈士墓群和烈士骨灰堂组成,烈士墓群分三坛五区,安葬258位烈士的遗骸,烈士骨灰堂安放着62位烈士的骨灰。

烈士简介顿华荣(1915─1952),山东省平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六十九师二0七团战士。一九五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逝世,年三十七岁。

殷启辉(1926-1952),江苏省苏州市人。1946参加革命,经组织批准去台湾从事地下活动。1952年8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喋血宝岛,英勇就义。

胡永济(1924—1952),辽东辽阳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一四九师股长,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逝世,年二十八岁。

黄国财(1929—1953),黑龙江海仑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五军一七五师三七五团警卫连班长,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四日逝世,年二十四岁。

王进秀(1921—1953),江苏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解放团政指,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一日逝世,年三十四岁。

张子成(1923 —1951),湖南省浏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七十一师副班长。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

张万义(1935 — 1958),安徽省当涂县高岑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九部队二支部一分队二连战士。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逝世,年二十三岁。

园内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呈四棱形,正面刻有陈毅元帅题写“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最光荣的”十三个大字。碑高27米,基座有4层台阶,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之日。

悼念广场

陵园大门至烈士纪念碑直线距离达162米,高度落差10.5米,中间分为三个广场,其间55级台阶相联,两侧是专门为便于残疾人通行而建的无障碍通道。最高层面的悼念广场宽30米、长32米,合975平方米,能一次容纳1000名群众进行祭扫悼念活动。

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陈列馆为两层仿唐建筑,馆内按历史进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迎接曙光、艰难探索、新的征程五个部分布展,展示不同时期牺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

电教馆

是位于广场南侧与烈士事迹陈列馆对称的一幢二层楼,电教馆通过音响、录像、影视手段,宣传革命烈士事迹。电教大厅一次可容纳150名观众。

纪念牌坊

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金山石牌坊,高8.6米、宽13.7米,中间两根石柱上正反面各凿刻有对联。位于正门入口缅怀桥后,直接通向悼念广场和纪念碑。

革命烈士骨灰堂

一楼大门正面是苏州工艺漆屏,上刻毛泽东诗词《碟恋花·答李淑一》。漆屏面前是一尊汉白玉浮雕,中央图案为五角星,周边是花圈状的稻麦穗。二楼正面靠墙100座存放烈士骨灰盒的穴位统一用红木制作,上面雕刻了花草图案,迄今已安放了62位烈士的骨灰。

管理宗旨:纪念先烈,教育人民。

1、烈士纪念建筑物建设维护与环境美化;

2、烈士骨灰保存;

3、烈士遗物和革命史料陈列;

4、革命史料搜集编写;

5、烈士文物档案建立及文物保管;

6、革命烈士纪念活动组织;

7、兼老干部骨灰存放。

所获荣誉获2008年度社会治安平安单位称号

入选江苏省第三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荣获2005-2006年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烈士陵园获苏州市平安单位创建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度苏州市创建平安单位先进集体

2005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先进集体

2004-2005年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2003-2004江苏省文明单位

2002-2003年苏州市文明单位

1997年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民政部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4年苏州市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63年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