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海

作者:聂永有、钱海梅
ISBN:10位[7500584741]13位[978750058474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定价:¥23.80元
内容提要上海,一座美丽的东方城市,太平洋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自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以来,这座新兴的城市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垂青。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成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和纽约、伦敦、巴黎齐名。作为远东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彼时的上海商贾云集,群英荟萃,各种文化、各种信息互融交汇,成为各国名流、达官显贵向往的地方,也成为国内的经济、文化中心。
本书为“点评中国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都市旅游、商业百态、市民生活以及复旦大学。全书图文结合,全面反映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魅力与时尚。
作者简介男,1963年生,管理学博士研究生。曾先后求学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以及日本的龙谷大学和东京大学。现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商务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与工商管理,曾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专著、教材、译著十四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引言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第一篇城市记忆——上海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历史回眸
从东海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
城市的崛起
文化版图的重构
……
书摘精明与高明
在Google里输入“上海人”三个字,会出现大约735000项查询结果。可
见人们对于上海、上海人的关注度之高,而这种关注本身也确实成为了一种
社会现象。说到上海人,早些年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的标准形象是小气、琐
碎、矫情……那时候对上海人最流行的一种赞美是“你真不像是上海人”。
但是,如果你现在这么评价一个上海人,恐怕就要招来一大堆的愤怒、白眼
和不屑一顾。上海人为自己居住的城市感到自豪:这个人口只占全国1%,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的城市,却创造了占全国1/6的国民生产总值。
今天上海人的某种素质,可在徐光启身上找到一些踪影。徐光启(1562
—1633)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时他
也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著名的徐家汇就
是因他而得名的。徐光启曾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学习天文
、历算等,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随后他又将意大利传
教士熊三拔(1575—1620)讲授的西方水利技术编译成《泰西水法》,取得了
多方面的成就。徐光启在科学活动中不仅重视数学的应用,还重视和善于吸
收国外科技的长处,对我国农学和水利学的贡献较大。
余秋雨对徐光启的性格特质做了这样的概括:开通、好学、随和、机灵
,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文明
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人人生。
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
,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精明的上海
人……徐光启的第十六代孙是个军人,他有一个外剥、女叫倪桂珍,是名震
中国现代史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远远地继承了先祖的品格和骨力,
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而且擅长数学。她所哺育的几个女儿对中国现代社
会的巨大影响,可看作徐光启发端的上海文明的一次重大呈示。这一包涵着
必然历史逻辑的传承系脉,在今天常常被现实喧闹湮没得黯淡不清。
上海的人文特征是这座城市发展历史的投影。从上海的发展史分析,上
海是最先接触现代文明的城市,上海人也是最先接受现代文明的市民。他们
崇尚理性、崇尚成功、崇尚个人奋斗;他们追求先进、时尚、精致、公平。
但是他们的见识、追求和他们的生存状况又有落差。
上海是国内外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文艺流、时尚流等的
整合。多元化的文化整合激发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