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新店村【基本概况】新店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泉安公路东侧,南与陈埭镇双沟村交界,泉安公路从境内通过。【地名由来】始祖义济因遭受宋季之乱,避乱隐居于晋邑雁山之阳,酿制(酒)为业,善画事,画像于壁,仿若仙人,人称“仙店”。逐后便为村名,称“新店”,后来即沿用“新店”。【历史沿革】明、清属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康乐乡瑶店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上坛乡;1961年属池店公社坑边大队;1980年拆出自成新店大队;1984年属池店乡;1985年属池店镇新店村委会。【村落人口】辖新店、坑西、古坑、小霞浯四个自然村,村委会设新店。991户,总人口5700人。耕地2888亩。农产有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村有制鞋厂、制衣厂、铁器厂等。有小学8所。[1]

2、山东省莱西市龙水街道新店村村庄由来清雍正13年,常姓迁此建村,以开店为生,故名新店。政区人口位于烟青一级公路111公里处,莱西城区东部。2004年共115户,360人。经济状况截止2004年,建有青岛昊宇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清友针织有限公司等9家内外资企业。耕地面积661亩,生猪存栏1600头,大牲畜存栏150头,家禽存栏40000只,果园75亩,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36元[2]。

3、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新店村新店村位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是革命老区村庄,现有500多人,

新店村
新店村雄伟壮观的古代城楼式门楼

以种水稻、香蕉和经销蔬菜为主,人均年收入达 5000元以上。近年来,该村在退休干部吴庆文、村长龙健德等的带动下,村民和外出老板积极捐资出力,共筹集300多万元,新建600多米的河堤和栏杆,并用环村大道把村场划分出三个区域(即耕作区、住宅区、生态文化广场区)。村东南的入口处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城楼、城墙;

新店村
新店村宝塔状的水塔

生态文化广场区内建起文渊阁、文渊亭、庙宇、古塔形状的德政自来水塔。近期该村又增设圣树迎宾、水榭回廊、少年学园、太公垂钓、飞瀑琴音、曲桥流水、倩女淋浴、荷花万枝、鱼翔浅底、凤凰乘龙等景观。

此前该村已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2007年第五批“湛江最美的村庄”。

4、安徽省颍上县耿棚镇新店村新店村位于颍上县耿棚镇南部,北与耿棚集相邻,西与林庄村相邻,南与灵台村相邻,东与大店村相邻。新店村现有992户4413人。

新店村位于颍上县西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地面标高一般在海拔27m左右,地貌表现为黄泛河流地貌特征。属暖温带半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1℃,历年最高气温41.4℃,历年最低气温-10.6℃。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1.7mm,年均蒸发量1604.5mm。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静风频率为11.7%,年平均风速2.7米/秒。[3]

5、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新店村新店村委会位于陈埭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东山至陈埭公里东侧,毗邻涵埭村。辖洋埭林、大东、下海3个自然村、村委会设洋埭。975户。耕地3780 亩,农作物有水稻。盛产蛏亩。村有制鞋近百家,为晋江制鞋专业村、有小学、幼儿园。东山至陈埭公路经此。

新店村委会以驻地村洋埭林的片村名洋埭取名。

明清属二十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龙岱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9属苏厝公社;1961年属陈埭公社洋埭大队;1984年改陈埭镇洋埭村委会。[4]

6、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新店乡新店村村情概况

新店村
新店村全貌

该行政村隶属丘北县新店彝族乡,乡政府所在地。到乡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60公里。东邻腻脚黄泥哨村,南邻腻脚架木革村委会,西邻冲头村委会,北邻小平地村委会。现有农户967户,有全村人口4159人,其中农业人口4159人,劳动力25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26人。

全村国土面积37.51平方公里,海拔 1,860.00米,年平均气温15.30 ℃,年降水量 1,200.00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 小麦、 红豆 、豌豆、 蚕豆、 辣子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6,611.00 亩,人均耕地 1.5 亩,林地14309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4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8.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597.00亩(其中:田434.00 亩,地 6,163.00 亩),人均耕地 1.60亩,主要种植 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 9815.1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0 亩,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 0.00 亩;荒山荒地7,860.00亩,其他面积 6,630.00 亩。基础设施

新店村
村居概貌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865户通自来水,有 0户饮用井水,有96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967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9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7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1户(分别占总数的50.46%和31.12%)。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水泥;距离最近的车站) 13.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9.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8辆,拖拉机9辆,摩托车19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有效灌溉率为 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建有小水窑10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0户。全村有1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2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5户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1户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6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6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47.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8.00万元,占总收入的27.79%;畜牧业收入743.00万元,占总收入的64.7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348头,肉牛429头,肉羊3994头);林业收入 6.00万元,占总收入的0.48%;第二、三产业收入 26.00万元,占总收入的2.3%;工资性收入42.00万元,占总收入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 1678.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与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6人(占劳动力的6.6%),在省内务工135人,到省外务工31人。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967户,共乡村人口4159 人,其中男性2188人,女性1971人。其中农业人口4159 人,劳动力2530人。该村以苗族、彝族为主(是彝族、壮族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463人, 壮族823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53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2.64%;享受低保322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0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6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0 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 748户,占农户总数的77.35%。文化教育

新店村
学校大门

该村建有小学10所,校舍建筑面积2968.00平方米,拥有教师55人,距离乡中学1.0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01人,其中小学生530 人,中学生171人。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生产渠道单一,经济来源于农业,.道路有待改善,资金缺乏.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旅游业、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桉树、红豆杉、花椒、核桃等。[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