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
基本概况横沥镇组建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顷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而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2005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把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横沥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农场。
截止至2005年底,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6541人,总耕地面积40139亩。
地理位置横沥镇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广州、深圳、珠海几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岛两陆”组成,北距广州市区50公里,东南至深圳80公里,南至珠海75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8海里,南距澳门25海里。
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粤、港、澳的重

要交通枢纽。
陆上京广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广珠东线公路、西线七号公路横穿镇内,水上有肇庆港、顺德容奇港、广西梧州港双体飞翼船途经横沥到香港。
经济状况横沥镇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内到外、内外结合,已形成大元村工业园区、义沙村工业园区、世纪工业园区、台商综合工业区、环保工业区和汽配园C区,引进了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40多家,并有私营企业超过40家,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造纸、造船、电机、磁性材料、五金塑料、精细化工、工业固废处理等多行业的工业体系。
2008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4%,农业总产值5.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镇财政预算收入8887.63万元,比上年减少15.97%。合同利用外资42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1%,实际利用外资39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8%。经济发展呈平稳增长态势。
基础设施该镇有路堤结合18.03公里,2001年水利建设方面投入325万元(区、镇、村三级投入),建设了冯马一村2.21公里路堤结合工程、改建三座水闸、沉放水坭空箱20个,抛石10000立方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该镇建有食用油、液化气装卸码头各一个,砂石装卸码头两个,渡船专用码头3个,在农庄设有来往横沥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渡轮两艘。
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改造高压、低压线路。
2001年总投资1000多万元(区、镇、村)对全镇进行了二次水改工程拥已有3条村完成二次水改工程,余下9条村已经在2002年全面完成。
截止至2002年底,该镇12条村均食上安全卫生的沙湾水。
电讯事业也顺应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2001年投资200多万元整治了通讯线路,有效地改善通讯设施建设,该镇电信局装机容量6500门,该镇城乡安装有线电话4900门,磁卡电话亭94个。
发展规划在南沙建成投产后的港口、物流、钢铁、造船、汽车、石化等大型产业的辐射下,横沥镇将快步向“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镇目标迈进,横沥镇作为大南沙综合服务区的宏伟蓝图将展现在广州最南端的这方热土之上。
社会荣誉该镇荣获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区创建文明镇(街)工作先进集体、发展经济先进镇、发展“三高”农业奖、征兵工作全优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单位、依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等称号。横沥女子龙舟名扬中外,多次获得“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冠、亚军。
具有横沥独特文化韵味的水乡咸水歌唱出了广东省2004年都市热浪夕阳老年艺术广场展演赛一等奖和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铜奖,大大弘扬了全镇人民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