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形而上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者:韩水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批判的形而上学

ISBN:9787301151839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爱智文丛

定价:32.00

内容简介《批判的形而上学(康德研究文集)》是作者多年来所撰写的康德研究论文的汇集。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康德的理论哲学,主要探讨康德的形而上学的特征,研究康德哲学的方法论、意识理论及其与笛卡尔哲学、胡塞尔意识理论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康德的实践哲学,重点在于探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内在逻辑和基本概念、康德的法哲学体系及其基本概念,分析康德的国际正义理论,讨论康德实践哲学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康德美学理论的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韩水法,浙江余杭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政治哲学。著有《康德物自身学说研究》、《康德传》、《韦伯》,译有《实践理性批判》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序

第一部分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第一章 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

第二章 主体问题分析——笛卡儿与康德之比较

第三章 康德、胡塞尔意识研究的比较分析

一 基本问题

二 意识和诠证意识的方法

三 意识结构

第四章 哲学的而非文化的主体际性问题

第五章 反思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位置

第二部分 实践理性与自由

第六章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一 《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位置

二 实践理性与自由的实在性

三 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四 纯粹实践理性对象

五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第七章 康德的法哲学

一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 康德的实践哲学

三 康德法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四 康德法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康德法哲学中的公民概念

第九章 权利的公共性与世界正义——康德世界公民主义与罗尔斯万民法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理性的启蒙或批判的心态:康德与福柯

第十一章 启蒙:理性与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康德与当代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理性、权利与历史

第三部分 余论

第十四章 《判断力批判》与现代美学十二问

第十五章 《实践理性批判》译后记

第十六章 一段译文的分析

后记

……

序言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撰写的康德研究论文的汇集。按照康德哲学的领域,它在内容上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美学研究三个部分。只不过讨论《判断力批判>的论文只有一篇,在篇幅上并不与其他两个部分相称,所以就与其他两篇文字合为余论。在整部文集里面,实践哲学的研究论文篇数最多,这正是我近年来学术关切和研究重心的如实体现。

理论哲学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哲学的基础领域,而康德理论哲学正是最触动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关切和情怀的胜地。在欧洲,自近代以来,哲学家们对既有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总是承带着对某种新的形而上学的诠证。这是理论哲学无可避免的使命,就如康德所说,它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区别主要在于哲学家们是否意识到和是否愿意承认用来批判和摧毁既有的或曰旧的形而上学的根据之中亦包含了新的形而上学的因素和根源,并且是否会考察新的形而上学有什么样的性质。康德是相当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的哲学家,所以他并不一般地反对形而上学,而只是批判特定形式和类型的形而上学,同时着力营造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后者就是他自己所说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科学的(或曰学术的)形而上学包含康德的一个理想,这就是为所有科学奠定一个确定的基础,它要确保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康德是

文摘第一部分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第一章 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形而上学做出了全新的诠证,通过这个诠证,康德表明,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如果可能,那么它的关切已经从存在本身(物自身)转向经验现象条件的批判。所谓近代哲学的转向只有到康德的批判哲学才真正完成,因为它彻底放弃了古希腊传统形而上学的关切,将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整合为一体,使形而上学受到人类认识的约束。在这个基础上,康德诠证,道德法则也需要一种形而上学来提供先天的原则,而这样一种形而上学就是道德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仍然是批判的,它不仅是通过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而达到的,并且也受这个批判的限制,同时也受到纯粹理性批判的限制。批判的形而上学的肯定性的作用在康德哲学内仅限于其哲学的两大领域,即自然和自由,或者换言之,批判的形而上学只有在康德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有其根据并得到证明。这一思想前后一致地贯彻在从《纯粹理性批判》到《判断力批判》的整个康德哲学之中。向来的康德研究虽然重视形而上学问题,但是基本上局限于理论哲学的范围,对道德形而上学的研究也独立于理论哲学,而从宏观的角度将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并且肯定其积极的现代意义,则尚付之阙如。

正像康德哲学中的其他基本概念一样,批判的形而上学也有多层意义,遑论科学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原本就生效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而这里之所以说“多层”,乃是旨在表明批判的形而上学的这些不同意义属于同一个基本学说的不同层面,因而是内在一致的。于是,本文的任务首先是分析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学说的几个层面,其次检视和梳理它们在康德哲学里面与科学和道德,以及与批判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的关系,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之上,诠证批判的形而上学内在一致的基本意义,并进而探讨这种形而上学所开启的现代意义。

康德将自己所要建立的形而上学称为科学的(学术的)形而上学,而与之相对照的,亦即康德所要取代的形而上学乃是一种独断的,因而是非批判的形而上学。①形而上学的根源在于理性,如果理性的运用仅仅限于经验,那么理性就有其适当的效用。但是,理性的倾向和性质是要追求更高的条件,也就是要求更高的统一性,而这种事业在理性本身又始终是难以完成的。独断的形而上学及其所有问题的渊源皆在于此。理性“因此就陷入含糊和矛盾之中,就此它固然能够推测,它必定在某处是在一些藏而不显的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它不能发现它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