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静兰
女, 1956 年出生。
198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 1997 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语言文学硕士。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英语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教授。
近几年开设的课程有:高级英语、语体修辞、语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硕士生)、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英美文学、英语学习技巧、英语学科导论、报刊导读。
主要研究方向:
跨文化交际学;英国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获奖情况:
2005 年获上海市 " 三八红旗手 " , 2004 年评为研究生优秀授课教师一等奖。 2003 年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02 获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上海市职工道德先进个人; 2001 年获得上海市 " 我喜爱的好老师 " 金奖。
学术和团体兼职: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市分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美国文化研究会会员,上海市外文协会会员;徐汇区人大代表。上海市政风行风监督员。
科研成果:
合作完成专著二部:国家重点学科研究项目《英国小说史》 2005 译林出版社出版; 国家教委 博士点基金项目《英国文学通史》 1999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教材教辅书籍十几本,如:《英美文学精华导读》 2004 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英语词汇能力多视角训练》 2004 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等。
在核心期刊和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如: "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思考与分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 独行怪侠 " 斯特恩 < 项狄传 > 诡异创作风格浅析,《国外文学》 2003 第 1 期; " 讥讽权贵 , 嘲弄暴政 --- 江奈生·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3 期; " 非典 " 心理意义的跨地区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六期; "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透视――中美流行歌曲的跨文化启示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6 期; " 文化:教什么,如何教 " ,《中国英语教学》第 24 卷第 4 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 非典 " 心理意义的性别比较,《妇女研究中心论丛》 2004 年第一期; "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3 月; " 美音热与美国文化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年第二期; " 多媒体教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化工高等教育》 2004 年第 1 期;新大纲·文化素质·创新能力 " ,《化工高等教育》 2003 年第 2 期等。
项目情况: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有:
1 . " 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获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 "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建设 " (获华东理工大学重点建设课程教改项目一等奖);
3. 外语学院英 / 日语系创新教育基地建设 (获华东理工大学教改项目二等奖)
4 .英语演讲兴趣小组 " (获华东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程验收评比第一名)。
5 . "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
6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 非典 " 心理意义的跨地区比较对京、沪、穗、港、台大学生的调查,
7 .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澳中理事会 " 澳洲研究竞争项目 " 项目:澳大利亚对 SARS 的应对政策与经验跨文化思考
8 .校基金科学研究项目: " 创建 SPICM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 , "
9 .校基金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展示外语个性化人才 " ,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主要成员):英国小说史研究
11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主要成员):英国小说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