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方絜(1800~1838),字矩平,号治庵,县城人。自幼聪慧,喜诗善画,后习郭河阳、赵千里①笔法,擅长画石,精刻竹简。因家境贫寒,离母别妻,四处流落,途遇山水胜境,吟诗泼墨,技艺日精。后客居嘉兴,与苏杭名士交往,名声渐振,以卖画刻竹为生,有“方竹”之称。清道光十四年(1834)八月,为张延济②刻“清仪阁图”,竹树蒙密,篱落参差有郭。2年后,方刻张的肖像,有“庞眉皓首,如镜景澈”之称。张廷济评方的技艺说:“疁城③三百年来,竹人传中无此人也。”方的竹刻人像,线条简练,典雅古朴,须眉毕肖,栩栩如生。江浙文士纷纷索取,称为“无上逸品”。

道光十八年,贫穷积郁,卧床数月,逝于嘉兴,年39岁。张廷济哀挽:“老母龙钟,寡妻呜咽,文人命苦,曾无过于此者。”著有《石交集》、《石我师斋稿》。《古玩指南》和《中国美术家辞典》,记载方的竹刻艺术。黄岩翻簧竹刻工艺受到方的竹刻艺术启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