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国际高等技术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河南工业大学国际高等技术学院是河南工业大学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对紧缺专门人才需求而设立的下属学院。学院广纳并蓄、博采众长,除与英国瑞丁大学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外,还全面引进全球著名的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质量管理和评估系统以及与市场高效对接的商业模式,为国内外市场培养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模式• 标准化培养。导入政府主导和组织下的标准化培养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课程开发和标准体系、师资标准和培养体系、标准的教学模式等。

• 行业化导向。采取向社会和企业及行业协会完全开放并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无论是教材的开发、修订,还是一半以上的师资来源,甚至合格学生能力的标准制定等,都有行业协会和代表性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 订单化就业。实施招生、就业根据企业和行业预定人才的订单模式。

• 技能化上岗。秉承“能力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实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贯穿于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的教学过程始终,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

教学模式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教学模式的重要特色就是体现在教学中的“实境、实物、实岗、实干”:

• 实境。建立与企业技术水平同步的、规模庞大的模拟教学环境和实训基地。

• 实物。安排学生在学院自己的真实的生产和技术环境中操作实际的设备,而不仅仅是模拟教学设备。

• 实岗。设立实际岗位或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使学生认识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并努力达到要求。

• 实干。创造与企业技术同步的真实环境,提供与生产实际同样的、真实的技术设备,按照企业的真实岗位流程训练,这种真正融教学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实干”。

就业导向在学院核心竞争力体系中,除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外,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即就业”是学院长的最核心目标和生命力所在。以“四实”模式培养教育出的学生,能力增强,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学院不仅追求“毕业即就业”,使所有学生都有工作,而且有信心实现就业的“双高”,即高层次和高收入,因为学院培养学生的定位就是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而这样的人才正是国内外市场抢手的资源。[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