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马克思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观

作者:张艳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09702932

开本: 32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作者立足当代实践格局,以哲学观为切入点,揭示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最后形成的新哲学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批判的“批判哲学”;关注生活世界的“生活哲学”;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人的哲学”;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哲学;关注无产阶级解放与人民自由的“政治哲学”;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理论的“与时俱进哲学”;善于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开放哲学”。

作者简介张艳涛,1977年生,男,汉族,黑龙江庆安人,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经管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兼任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伦理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理论。至今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月刊》、《江海学刊》、《北方论丛》、《新视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基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在直面现实、直面现实的人、直面实践、直面问题中终结旧哲学,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变革,开辟了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道路。作者立足当代实践格局.以哲学观为切入点.揭示了马克思实现哲学观变革后所形成的新哲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批判的“批判哲学”,关注生活世界的“生活哲学”.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人的哲学”.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哲学”.关注无产阶级解放与人民自由的“政治哲学”.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理论的“与时俱进哲学”,善于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开放哲学”。

目录导论实践要求与学术动因

第一节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根据

第二节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清理与总结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学术目标与创新之处

第五节研究难点与应对之策

第一章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及其基本价值——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交会处的批判哲学

第一节哲学视域:从抽象思辨世界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第二节哲学主题:从物的增值到人的发展

第三节哲学研究方法:从体系建构到方法指南

第四节哲学思维方式:由既成论向生成论转变

第五节哲学功能:实践基础上反思、批判和引导的统一

第六节哲学范式: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

本章小结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经验——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分合流变

第一节恩格斯:根本立场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个性化差异

第二节第二国际某些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化倾向

第三节列宁与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推广论)倾向

第四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倾向

第五节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化倾向

第六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倾向

第七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元化倾向

本章小结基本经验

第三章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

第一节革命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范式

第二节建设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范式

第三节哲学范式转型:从革命范式到建设范式

本章小结在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的转换中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哲学理性与人类理想交会处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道路”的哲学意蕴

第二节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学术与学养的统一

第三节追寻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本章小结在直面“中国问题”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