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岭村
莱西市水集街道沙岭村政区人口
沙岭村位于莱西市新区南、上海东路南侧,东靠南京路,南有团岛路,西靠烟台路。据传该村自天启年间便有人家在此居住,2004年有人口1439人,村庄占地面积320160平方米。现已经成为莱西市北部新区的一部分。
村名由来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个地肥水美的好地方。潴河自北向南蜿蜒而下缓缓从村旁淌过,河水清澈如镜,鱼儿在水中游荡,河边芦苇茏葱,杨柳成行,鸟语花香;两岸良田肥沃平坦、成方连片;所有的一切无不透着这里的美丽和富饶。然而阴差阳错,不知是上帝的决定错误,还是有意对这里人们的挑战,一场大雨后,潴河水改流他地,在这里却留下了一道风吹沙起“雾”茫茫的沙岭。
经济状况沙岭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一举成为莱西屈指可数的文明富裕村。2004年,村集体总收入87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600元。自1993年至2004年,连年被水集街道办事处、莱西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财政收入十强村庄、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敬老模范先进集体、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等,全村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率达80%以上,曾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
村庄建设
1992年投资80万元,整修6条文明大街,硬化面积26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硬化次要街巷5000平方米,并且投资60万元配套了雨污分排的地下管道,街道两旁栽植了花草树木,进行了绿化、美化。投资23万元将村内一个污染严重的大水湾重新进行了修建,使昔日的污水塘变成了“碧波荡漾”的荷花塘,成为村民小憩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为了实现村庄环境管理经常化、规范化,村里每年拿出46000元与市环卫处签订环卫合同,每天由环卫处负责村庄卫生的清理,使村庄环卫工作城市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32万元新建了农民夜校、图书阅览室、游艺室,规划了面积4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投资2万元在村内主要街道增设道德风尚、计划生育等内容的谚语灯箱,为村民创造了一流的居住和娱乐环境。
福利事业
沙岭村是文明的,生活在沙岭村的人是幸福和自豪的。自1995年截止到2004年,村里每年投资1万多元为每户村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村里出资60万元,让村民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村民有线电视收视费由村集体统一缴纳;村民每人每年可从村里领取300元的福利待遇,并根据村集体的经济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人再发一袋面粉、一袋大米。为培养人才,村里规定在不违背计划生育章程,不违背村规民约的情况下,每考取1名大专生奖励2000元,每考取1名本科生奖励3000元。
特色产业
2000年村里规划了占地面积达300亩的工业基地,从而为以后的发展留足了空间,截止到2004年,该村已有内外资企业10处,分别是;青岛一永电子有限公司,青岛赛达鞋业有限公司,青岛美景服装有限公司,青岛好兄弟制衣有限公司,青岛叙珍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富丽都大酒店,青岛颐和会计师事务所,青岛日正打包带有限公司,青岛镇英针织有限公司,莱西市金华轿车维修保养服务站。独资6处,租赁4处,其中2005年引进的独资企业青岛叙珍电子有限公司。[1]
平度市古岘镇沙岭村

村庄由来明天文启年间,于彩由管庄至此建村,因村旁有一沙岭,取名沙岭村。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古岘沙岭村。
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6华里,平古路以南,东邻西河村、西邻东湾上村、北邻六曲店子村、南邻乔戈庄;耕地1287亩,村民180户,626人。
经济状况2005年经济总收入41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22元。
优势产业大蒜种植面积占耕地50%,圆葱200亩、辣椒400亩、西瓜150亩、大姜5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3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黄牛养殖100头。
社会事业2002年街道种植柿子树800余棵,2006年6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5%;幼儿园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90%;有线电话入户率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