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务乡
概况旧称“严家务”,今简称为严务。


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地处庆云县城北20公里。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全乡22个行政村,总面积58.9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严务乡交通便利,战备路穿越全境,乡境内有35千伏变电站1座,工业有重点企业39家。
每逢农历二、七日为集市。
历史沿革原为河北省庆云县一公社,旧时期为庆云四大镇之一。1958年为人民公社(乡)驻地至今。1965年3月12日国务院【国内字75号】批复,将河北省庆云县的建制连同庆云县所属四女寺减河右岸的严家务、东郎坞、尚堂、大靳、中丁、杨和尚等十四公社划归山东省。严务遂成为山东省一乡镇。
下辖村庄
严务(严务乡乡政府所在地)
前庄科村
后庄科村
张辛村
冯桥村
东左耳村
邓黄邱村
刁黄邱村
撒黄邱村
黄邱马村
蒋黄邱村
大黄邱村
关家村
守义村
王黄村
柴林庄村
坡徐村
小武村
单屯村
大淀村
小淀村
姜屯村
-
村名来源传说传说一 “燕王扫北”“严务”名称由来和“燕王扫北”的故事大有关系。这也是比较普遍的观点。
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镇守北平。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殁,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是为“建文帝”。他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各地叔父们的兵权。燕王遂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称“靖难之战”,即民间流传的“燕王归北”。但燕王发动的“靖难”战争是不义之战,遭到各地官民的强烈抵抗,军队连受挫折,引起燕王极大愤怒。遂下令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残忍屠杀百姓,即所谓“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
百姓无力抵抗杀戮,只得寄希望于上天佑护:燕王“靖难"之举不得民心,屠戮暴行定会受上天惩处,于是民间就有了许多和“燕王扫北”有关的传说,其一就和严务名称由来有关。
传说燕王军队一路屠杀,行进到严务地界,突然天降大雾,人面对面看不清对方五官。官兵遵令屠杀百姓,一场混战持续了好几个时辰。大雾来得快,去得也快,屠杀一结束,大雾就散了,眼前情形却着实惊骇:被杀的竟然全是官兵!横尸遍野!原来他们是在自相残杀!燕王惊愕,以为激怒了上天,这是上天示警,遂令军队急速南进……本地百姓因大雾逃过一劫,感激上天佑护,于是,燕王和大雾就有了联系,也就有了“燕雾”,取其谐音,就称作了严务。
又一说,是当地严、崔、王等姓百姓为感大雾之恩,取村名为“严家雾”。后来又将雾上“雨”字头省掉,遂成“严家务”。今简称严务。传说二 “严嵩选陵”严务乡里无一户严姓人家,称其“严家务”,是谐音所致,严务原为严家墓,后为吉利故,惯称其为严家务!说到严家墓,却和明朝那个权倾朝野的奸臣严嵩有关。
严嵩,明弘治进土。因擅写焚化祭天的“青词”,得明世宗嘉靖帝宠幸,后升任首辅,独揽国政,史称“青词宰相”。
严嵩权大势广,备享人世富贵、荣耀恩宠,妄想把这一切带走,死后继续享用,于是遍寻风水宝地,选中了严务地界,遂在此兴土木,建陵墓,是为“严家墓”……
然人世浮华转眼即逝,奸佞之徒末日来临。严嵩之子严世蕃作恶多端,终于嘉靖四十三年被捕下狱,次年问斩!严嵩的罪恶一并清算,削职为民,尽抄家产,就连费尽心思选建的陵墓,也被挖掘,夷为平地……
严家墓地区为良田,周围百姓遂于此耕种,渐成村落。开始,村落就称作“严家墓”,人们为了吉利,也因为谐音,慢慢就喊成了严家务。到了近代,严家务成为乡级行政单位,遂更名简称为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