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下村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岗下村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豆腐节的起源大约在公元1609年,那年正月十三,林氏村民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又喜添男丁,村民们认为是豆腐仗带来的人丁兴旺,此后每年正月十三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至今已经发展成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豆腐节。
豆腐节首先于每年初八或初九开新丁会,由丁头(这一年最先出生的男丁是头丁,其父亲就是丁头)组织。新丁会的任务就是收集豆腐节所需的经费,并安排豆腐节的有关事项。
正月十三中午十二点左右,是集中接灯的时间,下午二点至三点上灯。去丁头家把灯接出来时要敲锣打鼓,先挂林氏大祠堂的灯,再挂私香火的灯。迎灯后要把豆腐运过来。灯迎来后由灯头把灯拿进祠堂,由灯头把灯挂起,边挂边放鞭炮,边敲锣打鼓,还要带供品(双烛、鸡、猪肉和香等)。然后在正月十三这天下午三点打豆腐仗,后上私灯,再回祠堂吃饭。"[1]
浙江省嵊州市岗下村岗下村地处西白山麓,村前小溪悠悠,村后古木参天,村外满山是茶树,在缕缕天然风的吹拂下,酷热的暑意顿时消除。一路走来一路聊,岗下村的党支部书记黄用明介绍说,茶叶是岗下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岗下村集体资金比较薄弱,而这几年,岗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村口的电站日夜机声隆隆,茶叶加工集聚点茶香阵阵,昔日垃圾遍地的溪边整洁美观……这是村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强不息、大胆创新所带来的可喜景象。
2003年,岗下村通过向民间借贷以及向上争取资助的方式,投资230万元兴建岗下水电站,2005年3月,水电站建成,当年发电45万度。岗下水电站这只“鸡”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每年有了固定的收入,建设的资金就有了着落。出于同样的考虑,去年村里投资4万多元新建了桥头市场5间营业房,以每间每年1000元的租金出租,年收入5000元。[2]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郑楼镇岗下村岗下村是郑楼镇的一个城镇村,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全村耕地面积600亩,有常住居民900多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1998年以来,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村民年人均收入4500元,2006年被评为市千百工程综治文明村。
1998年开始,村双委以规划为龙头、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带领村民大力推进老村改造,充分利用村庄内的闲置杂地,坚持注重发展、科学规划的建设理念,经过几年努力,现初步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景象。一排排新楼房,一条条道路明净宽敞,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村河道两岸驳坎整齐并设草坪植满了树木绿化,还建成古雅凉亭、活动器械、沿河成了景观休闲健身长廊。
2008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村干部群众决心再接再厉,坚持开拓创新、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岗下村建设成为发达富裕、文明整洁、平安和谐的新农村。[3]
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岗下村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岗下村,坐落在浙西南粮仓松古平原腹地,依山傍水。常驻人口约800人,共200户。岗下村是从南宋开始一直是浙江项氏宗族的聚居地,现全村70%以上人口是“项”姓,在村落中心仍保留了清末民初时期修建的项氏祠堂,祠堂族谱也于2003年重新修编。村落以古清线为界分为内村和外村,内村即原项氏人口居住的,外村原先为外姓人口聚集,后来因为社会发展,这一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然保留内外村这一说法。
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岗下村,坐落在浙西南粮仓松古平原腹地,东边是上河村、南边是下黄纡村,西边是下五木村,北边是谢树寮村。有50省道,古青公路穿过,交通便捷。
岗下村以农业为主,主打农产品有茶叶、柑橘、翠冠梨、水稻、玉米等。岗下村是松阳县著名的名优茶基地,现有白茶、银猴茶、龙井茶、银霜等种植面积1200亩,茶叶加工户50多户。年产值200来万。
春节、清明、端午、7月十五、中秋节、冬至等。每逢过年,村里属于生产队的鱼塘收获后都会召集本生产队的人,按每家人口分鱼。正月里也会请松阳高腔或者木偶剧团在村中心的祠堂演出。正月初一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女人是一家之主,什么活都不用做,早上有男人起来放鞭炮、烧饭、洗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