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

南京大仙寺大仙寺
南京钟山南麓光华山外,土城头东有座石山,人称大石山,山上有座庙,因祀奉“黄大仙”又称大仙山。 此山来历,起于秦始皇凿秦淮河,断金陵王气的传说。秦始皇巡游江南,见一山挡道,抽鞭挥去,断为三截:山底为今江宁区境内的方山(又名天印山),山腰为句容县三岔镇境内的赤山,山尖落入今江宁区东山镇为东山,鞭子带的土渣,落在东山与方山之间,即今东山镇的竹山,而鞭鞘向回收时,带起的几块碎石落入白下区石山村境内,便成了这座石山。 至于此山供奉黄大仙的庙,创建于何时,方志阙轶,无从稽考。但从朱元璋筑南京城的外城时,大仙山始终围绕进城内,最后只好改道的传说中,大仙庙或可追溯到明代初年。 我国的黄大仙信仰,始之久远,传之弥广。所祀奉的黄大仙,一说为汉代张良杞桥纳履的黄石公;一说为晋代得道成仙的黄初平道长;也有广说为当地的灵狐地仙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仙山也因灵应八方,显迹卓著,传说神异,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百里八乡及南京城内的善男信女,前来求嗣祈福、消灾许愿者络绎不绝。徒步前来、三步一叩者有之;骑马坐轿、乘黄包车乃于于手推车来者有之;现今开着私家车前来拜佛敬香者亦不乏其人。尤其到了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大仙山庙会时,庙内香烟缭绕,香客摩肩接踵。还有做小买卖的、玩杂耍的以及来观光的,盛况一时,热闹非凡。庙会一般要持续三天时间。参与盛会的信士游人,既有南京城的,也有来自上海、广东,甚至港台等地的远方香客。 历经沧桑“大仙庙”屡毁屡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当地佛教信徒牵头,自发捐款在此复建寺庙。据碑刻记载指献者有1000余名,捐款160000多元。其中香港刘建钦先生连续4年来此捐款1000余元。南京喻太平先生捐款23000元。此外尚有众多未列入碑刻者。以捐款建成两进三开间殿堂以及附属设施。现山门殿堂供奉弥勒、韦驮菩萨,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后山殿堂内仍保留着黄大仙等仙人的塑像。释道兼容成为本寺的一大景观。 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信徒群众的需要,经白下区政府批准,此地为正式佛教活动场所,改名大仙寺。大仙者纪念旧迹故也,寺者乃佛教之道场也。经南京市佛教协会举荐,贫僧为大仙寺主持。承蒙三宝加被,龙天护持,也愿意发心将大仙寺建设好。不久,一座全新的具有独特景观的大仙寺建筑群——如诗如画的寺院园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地址:白下区光华路街道科技园旁
联系电话:13951013047
025-51518696
可乘坐公交线83路到底站
大仙寺的介绍
大仙寺,这座古老的寺庙,迄今为止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起初是由当的农民发心修建,并护法,香火一度鼎盛。但因文革动乱,导致寺庙毁没,但并没有就此挡住与佛结缘的人,后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发心建起,但一直无僧人护法。
大仙寺,缘为大仙寺,因由仙得名,山里风景秀美,空气清新怡人,是一座大隐于市,小隐于林的修身修心的好地方。寺庙共有三座大殿,虽然与城市里的寺庙相比,稍许简陋,但善男信女,若能发心从善,所求之事,均能有求必应,灵验无比。
现大仙寺,有灵谷寺的出家僧人,法号法海,要与此护法,誓愿守住此庙,发心重新修建此庙,愿更多的善男信女,都能够尽大家绵薄之力,积沙成塔,让大仙寺繁荣昌盛!
南京大仙寺正式对外开放暨大雄宝殿落成

日前,白下区举办大仙寺对外开放暨大雄宝殿落成庆典。庆典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栖霞寺监院曙光法师主持。市佛协副会长传义、白下区副区长刁海捷等领导分别致辞,希望南京大仙寺在法海法师带领下,充分发扬佛教慈悲喜善、止恶行善、平等宽容等优良传统,引领信教群众按照宗教教义,积极开展佛教文化交流。南京大仙寺对外开放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的举办是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的具体体现。大仙寺对外开放后,区民宗局将进一步规范管理,发挥宗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南京唯一佛道合一寺庙对外开放 成为城东一景
南京市唯一的一座前殿供佛、后殿奉仙的寺庙大仙寺,经过南京市宗教局批准,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大仙寺位于南京城东石门坎地区小石山上,其前身为大仙山,因当地人供奉诸仙真人而得名。相传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剑裂秦淮,鞭打方山,其中一块碎石落于此,遂有“小石山”之名。200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大仙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委派灵谷寺原副寺知客法海法师为住持,经两年时间,大仙寺由几间危房成为如今的三进高高殿堂,巍峨庄严,成为城东一景
江苏南京市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到大仙寺参观
2009年5月7日,江苏省南京市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到大仙寺参观,受到大仙寺住持法海法师的热情接待。传义法师在法海法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寺院并合影留念。



南京大仙寺是佛道合一的寺庙
佛 (从左往右 药师琉璃光佛 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

这是大仙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尊佛像,三尊佛像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名“竖三世佛”。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或者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
道(从左向右 张老太爷 黄老太爷 王老太爷)

大仙寺是一个佛道结合的寺庙,寺庙中最可爱又最可敬的仙家,大家都称:三位老太爷。从左向右,分别是张老太爷(也称张神医)、黄老太爷(大当家)、王老太爷(王商人)。行菩萨道,济世度人,有求必应。这座殿堂位于大仙寺的第三层殿,这座殿堂里,每一处均有十方香客居士的锦旗,络绎不绝,正如佛家的一句话:灵验应心,无愿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