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韩岭乡
大同市南郊区辖乡。1958年建西韩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10公里。面积50.3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大秦铁路、北同蒲铁路过境。辖西韩岭、东韩岭、东肖河、太善村、肥村、马辛庄、魏辛庄、小太村、仝家湾、茶坊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盛产大白菜、洋葱。[1]
农建大抓设施建设大同市西韩岭乡农建工程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总抓手,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工程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西韩岭乡作为纯农业乡,土地面积大、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如何发挥优势,引导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乡党委、政府认为,必须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引领农民增收发展。为此,该乡在今秋农建中大打工程项目建设攻坚战,实施了5000亩土地整理工程,新打机井42眼,铺设管灌4万米。这一兴水工程可整改土地5000亩,新增耕地500亩,增加林地80亩,年增产玉米188万公斤,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施的象丰禽业建设工程今年投资4700万元,建成现代化全封闭孵化车间1座、育雏舍1栋、种鸡舍6栋,培育雏鸡3.8万只,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兴建的百花园花卉基地建设工程今秋完成投资600万元,建成育苗面积5000平方米的连栋智能化温室1座,培育名贵花苗5万株。整体工程完成后,将成为全市集旅游观光、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生态区、花卉景观区、农业观光区、新品种示范展示区于一体的特色景区。这一现代化生态农业景观产业化建设项目,将促进产业升级增效,农民增加收入,成为设施农业的样板工程。
该乡还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铺设输水管道5000米,可有效解决3350人及415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全乡的民生工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2]
西韩岭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西韩岭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科技拉动、政策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的新型化、产业化、效益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该乡首先从优化种植品种入手,充分发挥科研、农技等部门的作用,先后实施了优质玉米、优质蔬菜增效工程。全乡玉米品种逐步由单一老品种向大丰5号、中玉9号、长城706、强盛49等新品种拓展,同时采用了宽窄行种植、种子包衣、地膜覆盖等十余项良法种植技术,优良品种面积达到2.3万亩,亩增产62公斤。在蔬菜种植方面,该乡按照区域化种植思路,共更新了63个品种,突出推广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膜下灌溉技术,优种面积达到8000亩,菜农亩收入提高了20%以上。同时,该乡还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机制,以政策、服务推动龙头农业企业的发展。桑河福利淀粉厂原是该乡农业龙头企业,为全乡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期因市场等问题被迫停产,为了救活该厂,该乡党政一班人一面调查市场前景,一面完善优惠政策,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引进了资金,盘活了资产,更新了设备,使桑河福利淀粉厂重新运转,带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实现了企农双赢。该乡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项目建设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该乡北村玉银生态农业观光区经过三年的档次提升和规模拓展,已发展成拥有冷棚150栋、日光温室6座、连栋温室1座、出产16个优质瓜果品种的大型现代化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年产西瓜216万公斤,单棚创收2.4万元,成为全区农业转型的典范。冯庄百花园花卉基地培育的红掌、蝴蝶兰、鸟巢蕨、竹芋等名贵花卉倍受城市家居市场的欢迎,更打入了北京奥运花卉市场。大象禽业是该乡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的又一亮点,涉及种鸡饲养、乳化、饮料加工、商品蛋鸡养殖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培育雏鸡3.8万套、种鸡7.2万套,年转化玉米3000吨,有力推动了种养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