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二十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荀子二十讲

荀子二十讲

作者:梁启超等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508050669

开本: 16

定价: 36.00 元

内容简介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二十讲》系统地阐释了荀子的人性论、天道观、认识论、政治思想等。“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李泽厚语)——荀子思想的纷繁,到底是孔孟儒学的歧出,还是合乎社会潮流的批判性发展?《荀子二十讲》带您探究这位大思想家复杂的本相。

目录一苟卿及《荀子》

二荀子的批判

三荀学大略

四荀子的思想

五荀子的思想

六关于荀子的几个问题

七荀子思想述评

八荀子思想研究

九人的族类特征

十荀子发微

十一孟子性善说与荀子性恶说的不相抵触

十二论荀子的心性关系及其价值根源

十三荀子人性论的再考察

十四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十五论荀子《成相》篇

十六《荀子·天论》篇试析

十七荀况逻辑思想对《墨辩》的发展及其局限

十八荀子的欲望论和等级制研究

十九读《荀子》札记

二十《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

……

文摘荀子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虽然对于人性作抽象的、一般的论述,但是他的性恶论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他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一政权和道德规范建立人性论的根据。

他提出了“性伪之分”的问题,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差别问题。他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礼论》篇)性就是天生就的底子(本始材朴),伪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文理隆盛)。正因为人是天生的“坏蛋”(人之生固小人),所以就须要社会道德的加工;正因为社会道德的加工,所以才能使人性美化。性与伪的结合过程,实际上是用人的社会性来改造人的自然性的过程.也是人由天生的“坏蛋”改变为完美的“圣人”的过程。这就是性与伪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荀子为什么主张人性恶呢?他的理由是这样:“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

照苟子看来,人的本性中并没有“辞让”、“忠信”和“礼义文理”等道德本能,而只有“好利”、“疾恶”和“好声色”等生理本能。如果对这些本能不加以限制而顺其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残贼”和“淫乱”等现象,就会犯了封建社会的“分”,乱了封建社会的“理”。所以,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立场来看,恶是人类的本性,善是人为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