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科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万家镇宅科村村庄由来由于县志没有记载,至今仍无法考证发源地,是否是外迁,但,居住历史悠久,从当地家谱中可以追寻到唐朝时期,乃附近村落人数居首;闯关东的人数也居多;宅科村含:圈子村及宅科村,文革后,并归于宅科村。原为宅科乡镇驻地,后归属于万家镇管辖。

政区人口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万家镇镇驻地东5公里处,东临胶平路,西邻西王庄村,南邻许丘村,北邻万柳周村,603省道穿村而过。2005年耕地面积2150亩,居民207户,648人。

经济状况老马家皮包杂货(经济危机影响,效益牵强)、青岛黄海船用阀门厂、青岛同诚纸箱制品有限公司、青岛顺达面粉厂、青岛祥瑞橡胶厂、青岛龙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驻地该村。2005年经济总收入158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399元。

优势产业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以小麦、花生、大豆、玉米为主。人均耕地3.4亩,2005年种植优质小麦1400余亩,花生800余亩,红富士苹果30余亩。其次是发展餐饮服务业等,从业人员120人,年收入12万。

社会事业1984年村民吃上了自来水,2004年又进行了改造,吃上了镇供自来水。截止到2005年,有小学1处,幼儿园1处,卫生室1处;固定电话户户均有;有线电视用户500户,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50%以上[1]。

山东省即墨市段泊岚镇宅科村村庄由来位于段泊岚镇东北2.5公里处。据清乾隆《即墨县志》记载:宅科屯是大嵩卫所领29屯之一。据传,当时自槐树沟以北有七个宅科(当系此屯的七个屯垦点),汪、于二姓最先来此。后七宅科于今址合并为一。宅科是古代对低洼、狭长地带的通称,明初的七个宅科适处于这样的地带,故名。

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936亩。2006年,全村共有314户,总人口为95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37人。

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351吨,经济总收入为139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17元[2]。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街道宅科村村庄由来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可忠由河南省宅科村迁此定居立村,取名小李家,后因追思故籍复改称宅科。

政区人口该村位于同和街道最南端,东邻庞家村,西靠斜子村,南和寥兰镇硝场村相连,北面是新修的青银高速公路。2005年耕地面积610亩,78户,297人。

经济状况宅科村自古以来全靠农业吃饭,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自1991年冬,全村发展蔬菜大棚四十多个,1993年发展桑树200多亩,1998年又发展草莓大棚10多个,桃树大棚10多个,村固定资产总额50多万元。2005年经济总收入235万元,人均所得4700多元。

社会事业2005年全村共发展速生杨80多亩,栽树一万余棵。2005年又投资7万元对原村民办公室进行翻建,地面进行硬化,美化,绿化。本村有卫生室1处,老年人活动中心1处。2003年又成立了柳腔剧团,不定期进行排练,演出,曾受到办事处党委授予的“文艺演出组织奖”称号。固定电话65部,有线电视用户20户。自2003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保险以来,参保率为100%。[3]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宅科村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由大城村李姓分支建村,原村名东大城,后有官姓来住,更明官家宅科,后官姓衰败绝后,李姓遂把官家二字去掉,以宅科为村名

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南部,东邻周家村,西靠大城村,南连小城村,北接坊子村,耕地面积630亩,全村80户,254人。

经济状况该村以种植、养植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村有苹果园130亩,年产优质红富士苹果60万斤,收入60万元。固定资产12万元。2005年,经济总收入110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

优势产业种植、养殖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建有鸭棚8个,年出栏肉食鸭40万只,收入80万元。

社会事业硬化、绿化、美化街道1条,投资1万元,栽植柿子树300棵。2005年该村居民吃上自来水。固定电话54部,有线电视用户30户[4]。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宅科村政区人口宅科村位于滨海街道办事处[6]驻地东南10公里处,村域东西0.4公里,南北0.8公里,面积0.32平方公里,全村原有耕地1200亩,近年来,退耕还林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及引进投资项目占用土地800亩,现有可耕种土地400亩左右。宅科村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大珠山东南麓,地处山岭,依山傍海,与美丽的灵山岛隔海相望,西靠大珠山;辛渔路在村东侧,交通十分方便,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村庄由来据传,唐末宋初,夏姓迁此立村,因地处山岭,建室于坑坎之处,故名夏家宅科,明末,高姓九世,从现今胶州三里河迁来,人口兴旺,改村为宅科,居民除高姓、张姓外,尚有胡姓、程姓、王姓等少数居民。经济状况宅科村历史上以农、渔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沿海渔业村,全村村民除种植外,大部分都从事渔业捕捞。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渔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海珍品养殖、滩涂养殖、特种养殖及苗木种植、海洋捕捞等多种产业。现有养殖池300亩,养殖育苗工厂6处,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引进投资项目3个,占地400亩,2004年人均收入5315元。社会事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全村的街道排水沟进行了疏通、浆砌,集体投资为学生购买大客车一辆,为幼儿园购置了电视机、VCD等教学设施。宅科村先后有近20名学生进入大中专院校,并出现县级、军队师级、高级工程师、集团董事长等人才。全村的独生子女保险金及合作医疗,全部有村集体统一交纳。该村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活动,涌现出一批科技文明户,村民的素质和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两委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单位和“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