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隐喻
基本信息作

者:(英国)王斯福 译者:赵旭东丛书主编:刘东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214057099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丛书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定价:36.00
内容简介《帝国的隐喻》是一部享有盛誉的宗教人类学著作,作者以中国东南地区的民间宗教和信仰为案例,用“他者”的目光,客观考察了如上现象,为人们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及其信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人而言,在社会生活与历史方面有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地域崇拜及其节庆的制度。这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巅峰状态.突出反映了一种生与死的感受,并且于其中呈现出来一种中国人政治关系的整体图画。
作者简介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兼职教授。曾经担任过英国中国研究学会会长(1999—2002),1996年至今为《人类学批判》(Critique of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之一。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理论与中国民宗教、各文明之比较研究与历史人类学。最近出版有其主编的论文集《制造地点:国家计划、全球化与中国的地方反应》(Making Place:State Projects,Globali—sation and Local Responses in China,UCLPress,2004)、与王铭铭合著的《基层卡理斯玛: 中国的四种地方领袖》(Grassroots Charisma: Four Local Leaders in China,Routledge,2001)。
编辑推荐《帝国的隐喻》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目录译者的话
有关汉语术语和姓名翻译的说明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历史、认同与信仰
第二章 年度的启示
第三章 官方崇拜与地方崇拜
第四章 地方节庆及其崇拜
第五章 香炉:交流与尊敬
第六章 道教及其崇拜者
第七章 翁公,玩偶的真理
第八章 宗教的政治与政治的仪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什么是村落?
附录二 克里斯玛理论与某些华人生活史的事例
附录三 三个政权之下的台北城市寺庙
译后记
……
序言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