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瓢画葫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词条:依瓢画葫芦

成语发音: yī piáo huà hú lú

成语释疑: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成语示例: 怕我连真带草,一刬数黑论黄,写仿描朱,从头至尾,~。★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其中~代表本词条:依本画葫芦)

近义词:依样画葫芦、依样葫芦、依本画葫芦

有句俗话叫“依瓢画葫芦”,你只会“依瓢”画“葫芦”吗?能不能照着瓢,画点别的东东?比如有的瓢象心形,我们何不在上面写上“I LOVE YOU”,并涂上红色,制成红心呢?或者在下面画一条长线,上面画上蓝天白云,让它成为放飞的气球呢?只要我们把思维放开,开动脑筋,照着瓢是可以画出许多精美图案的。我们学语文同样如此,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针对问题,怎样才能推陈出新呢?本人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各位高手给予指点。

1.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按照传统的或一般人的看法看待问题。读过这么一则故事:某公司招聘职员,条件是应聘者必须向和尚推销梳子,越多越好。这道题使许多应聘者知难而退,谁也不敢到寺庙里惹是非。只有一位年轻人挺身而出,他打破了常人所想,他告诉主持,买一批梳子,施舍给到庙烧香的香客,一来可以显慈悲心怀;二来可以传播声威。主持听了非常高兴,一下就预定几千把梳子。

2.多角度思考问题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特别是一些材料或话题作文,多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令人耳目一新。

3.反弹琵琶

近几年写议论文常用此法。比如:近朱者未必赤、叶公好龙没有错、守株待兔未为不可……这些反弹琵琶、反穿皮袄的思考方法都使人倍感清新。

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培养这种能力,必须多积累,勤动脑。做到这些,你就不会只“依瓢画葫芦”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