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坪村
1、福建省建宁县西北部溪源乡上坪村上坪村位于建宁县西北部溪源乡境内,海拔760米,呈盆地状,是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辖六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10月,有154户,643人。土地面积18432亩,耕地面积1648亩,竹山面积3000亩,主要以种植单季稻为主,制种、种烟为辅。村两委会成员7人(含省政协下派第一书记1名),有中共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2007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农民增收350元达3870元,村财增收1.5万元达4.3万元。[1]
2、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范坑乡上坪村上坪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偏远山区,喜在山中有古迹出名,慢言世久桃源美,齐夸上坪银洞佳。据《福安县志》记载:早在明代宣德丙午至甲寅年间(公元1426—1435年),朝廷派御史张鹏监督开采上坪银坑洞,有三千挑粮客,四万打坑人,每年向国库交纳白银282500两。
今天,上坪留下当年银坑洞古迹遗址,有个叫“太监丘”的地名,据讲那是因为当年太监曾经在此办公而得名;还有一个称为“屙屎丘”,那里原是监矿太监为防止民工私藏银块,民工到此要主动解衣脱裤蹲下检查,之所以至今福安还流传一句俗语:“太监做上司,没屎逼你屙。”
站在上坪山头上,石崖中一条显然是人工开凿的银坑洞缝隙足有二十多米长,六十厘米宽,石缝下面深不见底,一块石头扔下去,老半天才听到回响。石崖下方的险峻的峭壁,满山遍野是洞口,仅可容一个人正面走动,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壁留下当年“银瓠”被凿走的“石窟”,遗址千奇百怪,变幻无穷。上坪村对面山中,还有号称“七衙门”的山洞,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等摆设,是七员太监坐镇此处监督开凿银矿。上坪村中遗留当年磨银粉的石磨;有块磨平的石头上记载当年采矿盛况。可惜,这块文字记载的见证历史的石头,“革文化命”年代被炸毁。
近年来,上坪银坑洞经省地质部门多次派员实地钻探勘测确定上坪仍有银矿藏3.6平方公里,矿洞深达500多米,矿石含银量每吨最低1000克以上。并有叶腊石矿藏(同泰顺龟头同一条矿脉),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品位中等以上的储存量达2000万吨以上。还有十分丰富的玄武岩和辉绿岩等自然矿产,专家认为很有开采价值。[2]
3、云南省丽江永胜县东山乡上坪村村情概况

上坪村小组隶属于东山傈僳族彝族乡向阳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东山乡南边,距离村委会18 公里,距离东山乡25公里。国土面积15.3亩,海拔2210米,年平均气温13.2 ℃,年降水量860毫米。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70亩(其中:田0亩,地570亩),人均耕地2.5亩,主要种植桉树、花椒等作物;拥有林地2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31亩,主要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2000亩,其他面积18380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5户饮用井水,有5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拥有电视机农户2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5公里。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1万元,占总收入的37.1%;畜牧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3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0头,肉牛0头,肉羊8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0.53%;第二、三产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79%;工资性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6.32%。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1.32%)。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食、花椒(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1.3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56户,共乡村人口229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27人。其中农业人口229人,劳动力135人。该村是纯傈僳族居地。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人,占人口总数的3.9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人,参合率87.34%;享受低保13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8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1.3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上坪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东山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5人,其中小学生10人,中学生5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57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已经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3]
4、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乡上坪村隶属与位置上坪村系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乡唯一的高山行政村,位于宁化县城南南端,在崇山峻岭的南山电视台东南面,东与水口村接壤,西与城郊乡都寮村交界,南连安乐乡丁坑口村和曹坊乡曾家背村分界,北邻翠江镇双虹村和城南乡城南村连接,距县城9公里,至乡政府6公里,接205省道5.6公里。村辖7平方公里,现全村共有480余人,120户人家,居住在一个自然村,分三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1981年荣获三明市先进党支部,1983年在《中国法制报》第一版刊登了我村调解工作先进事迹,题目“三十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同年我村调解主任张天汉同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一等功臣”的荣誉称号。1984年被宁化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历史人文上坪旧时称南村,旧称福建省宁化县兴善里三都上坪村(今城南乡上坪村),上坪始祖张寿荣之子张仲亨于洪武四年(1372年)至今已有625年,从县城桥南迁居上坪定居,在上坪立有张氏祖祠和马氏祖祠较为宏伟壮观,马姓始祖于宣德(1464年)入往上坪,至今已有543年之久。建筑景观上坪村现留有多处古民居,景观资源丰富,村中有祠堂、古井、老街、旧巷、有南山古刹,水口庙和覆灵山寺等一体的村独特的魅力。南山电视转播台座落于村中,登高望远,可观宁化县城全景。物产经济上坪村海拔680余米,山林面和11000多亩,天然阔叶树种较多,生长优质的野生红菇,是远近闻名的土特,远销新加坡等地。现有3000余亩毛竹林即将进入盛产,现可产保鲜笋、冬笋等各种食用笋及笋干近百吨,毛竹将可达年产10万根左右。有较为丰富的松树资源,近年来年产松脂150余吨。[4]
5、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胡源乡上坪村上坪村地处缙云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海拔610米,总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642户,18590人,有水田570亩,旱地1020亩,园地1830亩。2007年村集体收入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94元。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立足本地实际,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方面取得不少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地推进。近年来,先后投资140万元修建了康庄公路,投资25万元改造了农村电网,投入45万元修通了杨梅基地机耕路,投入16万元治理了危及村庄民房安全的山体滑坡。争取有关部门架设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手机基站等,今年又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整个村庄基本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2、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上坪村作为一个山区农业村,原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效益低下。这几年紧密结合乡里提出的农业强乡战略,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依托立地条件,转变生产种植模式,大力推进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到目前,全村已建有杨梅基地1250亩,茶叶680亩,桑叶410亩,厚朴500亩,高山西瓜360亩,初步形成了远山为林地,近山为园地的产业格局,效益农业占全村农业产值70%以上。
3、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894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共脱贫390人,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8户,22人。“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低保户、“三老”人员得到应有生活保障。殡葬改革得到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达80%。
4、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党战斗力堡垒作用,制定党员管理、组织建设等各项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对村里的各项工作,及时与党员沟通,并发挥党员参与村里建设积极性,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进—步的提高。同时,以创“五好”支部为目标,修建了标准党员活动室,为保持党员活动的经常性,把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并每年结合本村实际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办实事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上坪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县、乡各级集体荣誉十多项。[5]
6、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镇江英镇上坪村全村辖22个自然村,农户439户,人口1635人;人口耕地面积3884亩,其中水旱田255亩,旱坡地3629亩。2007年全村农业总产值327万元,工业产值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089元。集体收入2.7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户48户,贫困人口97人。圩镇到村委会开通了3.5米宽的水泥硬底化公路,移动通信及电信已覆盖全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