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作者:李秀云

ISBN:10位[750046083X]13位[978750046083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日期:2007-01

定价:¥23.00元

内容提要本书围绕现代新闻思想发展的学术特征,首先梳理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变规律,勾勒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变进程,在对中国现代新闻思想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采访、编辑、媒介经营与管理、自由、报刊舆论、伦理、教育、学术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与特征,从八个侧面分别透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实现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研究的宏观概括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

《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概括了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的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1896至1898年问,各地维新志士组织的学会有40多个,创办的报刊有70多家,形成近代新闻史上中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与国人研究资产阶级新闻学的第一次高潮。其研究特点是:受西方政治家办报思想的影响,以理想化了的英国《泰晤士报》为报纸的楷模,办报的目的,是为了改革政治、变法维新;突出政论作用,重视宣传艺术,特别重视报纸功能的研究;在办报实践基础上,也提出一些办报理论。第二次高潮: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为开端,至1927年戈公振出版《中国报学史》为结束。这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创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新闻学术研究团体的兴起与新闻教育的创办,大众化商业新闻学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的主流。第三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蒋介石对全国新闻界实行法西斯统治,反对独裁统治,争取新闻自由成为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的深入阶段,新闻学术团体与新闻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和新闻理论,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派的批判,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洗礼下,一些爱国的民主主义新闻学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者转变。

《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传人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形成过程,李大钊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新闻现象。张友渔则是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者。20世纪40年代,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全面形成与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战胜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关键岁月。从1922年2月12日李女钊发表《在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成立会上的演说》开始,到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发表,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最终形成。

作者简介李秀云(1972—),女,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已出版专著一部《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12月),合著一部《天津新闻传播史纲要》(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现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局级项目三项,参与国家级项目两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绪论

第一章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进

一新闻本位思想

二新闻宣传思想

三大众新闻思想

第二章新闻采写思想

一客观主义

二与新闻学的原则稍有出入

三用事实表达意见

第三章新闻编辑思想

一综合编辑思想

二精益编辑思想

三大众化编辑思想

第四章媒介经营与管理思想

一企业化经营管理

二战时经营管理

三军事管制

第五章新闻自由思想

一新闻自由的乌托邦

二接受新闻检查的新闻自由

三反新闻检查的新闻自由

第六章报刊舆论思想

一代表舆论说

二创造舆论说

三引导舆论说

四组织喉舌说

第七章新闻伦理思想

一报格论

二牺牲论

三人格论

第八章新闻教育思想

一以职业训练为本位

二新闻教育的中国化

三媒介素养教育思想的萌芽

第九章新闻学术思想

一新闻学是新闻纸学

二新闻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新闻学是新闻事业之学

四新闻学是新闻之学

五新闻学术史观

第十章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欧美新闻思想的引介

二列宁新闻思想的传入

三法西斯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