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
概述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那么又是哪些原因导致内分泌激素紊乱呢?中医认为: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状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千万别忍着。
中医理解乳腺增生症,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每一个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大症状和体征。
乳腺增生症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类型分别讲述其治疗。
1)乳痛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变化波动较大的缘故,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待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放射至户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由此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患者还不少。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首先不必过度焦虑和着急,只要调整情绪,保持平衡,一般升高的内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纠正,各种症状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较明显,也可采用具有疏肝理气功能的中药服用,如"竭蛭胶囊"等,服用1-2个疗程,一般都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乳腺腺病。本类型的病变基础是乳房内的乳腺小叶和乳腺管均有扩张及腺体周围组织增生。对这类增生病的治疗,应以软坚散结为主,辅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3)囊性增生病。有人称本类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症。它以乳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现,且呈椭圆形的囊状物居多,很容易与纤维混淆。此类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确诊,就要提高警惕,积极进行系统治疗。
对于囊性增生病的治疗,其方法有三:
一是定期检查。一旦被诊断为囊性增生病,患者应定期(如一年2-3次)到专科医院去诊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团块(癌块)。这种异常团块,有时单凭医生用手触摸也难诊断,因此,还必须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检查,甚至还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二是坚持服药。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内分泌失调严重,病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囊状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需要内服药物半年到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平衡心态,并有"持久战"的信心。用药建议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和软坚散结之功效为一体的中药。"竭蛭胶囊"具有调节机体激素平衡,抑制乳腺上皮增生,促进增生细胞向正常转化,使增生的组织恢复正常,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连服30天为一疗程。月经期停用。
三是手术全切除。这是只有局部变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将局部大块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疗效果。如果已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经活检确诊为癌前病变,应行单纯乳切除术,以策安全。
除此以外,当患者出现溢乳时,还要注意与高催乳素血症或闭经溢乳综合征区别开来,以防误诊。
病因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造成体质酸化,人体的机能下降,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大量本物质沉积在体内无法排出,造成气血不畅,内分泌激素失调、月经失调等现象因此而引起乳腺疾病即乳腺增生¬¬,进而导致乳腺癌。
身体组织液的过度酸化,身体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正常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
另外,还有因体质酸化身体发生其他组织的癌变,又因脑部机能下降,乳腺组织液酸化,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乳腺癌。
多次人流易发乳腺增生症
多次人工流产很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的后遗症,其实多次做人流(三次以上者)还对妇女乳腺有潜在的危害。
因为人工流产不同于自然分娩,前者是强行中止妊娠,后者是自然的生理过程,或曰"瓜熟蒂落".随着妊娠后激素水平的升高,乳腺开始发生变化,乳房会逐渐发胀、饱满、增大,周围乳晕色素也会增加。
所以,育龄夫妇尤其是年轻夫妇应加强避孕措施,不做或尽量少做人工流产,从预防乳腺疾病角度来说,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前期征兆一些女性常感乳房分外肿胀,并隐隐作痛,因为没有其他不适,她们一般不去就医.有些人竟天真的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女性的线条美.殊不知,肿胀、隐痛都可能是乳腺增生的最初表现.有些乳腺增生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引起病变.
此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病的主要依据,多数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除以上症状外,部分患者有乳头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好发于29-39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因为这段时间是女性性机能最旺盛的时期。表现为乳房的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生长一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中医称气郁)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而乳腺癌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肤常变成桔皮一样,而且与月经没有关系,肿块一般只增大不缩小。做B超及x光片,近红外线扫描等可以早期有效地诊断。应该提醒的是,乳腺增生有转变为乳腺痛的可能,所以如果患乳腺有增生时间较长者则应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妇女多愁善感,一不顺心则心肝之火勃然而起,而肝经又通乳循行两胁,导致气郁痰凝于乳。所以,中医一般采用舒肝解郁、行气化痰的方法治疗。另外,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诊断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去体检,时常注意自己的身体有无乳腺增生的征兆,如果有一些反应就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适。要确诊是不是乳腺增生需要到医院去做具体的检查,看自己的血检指标,CEA,CA125,做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乳腺增生的程度分期
有很多患者患乳腺增生后不知道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医生检查后也只是说乳腺增生。患乳腺增生的女性朋友可能对乳腺增生并不十分了解,更不知道自己乳腺增生的程度如何。大多患者在医院检查后医生就告诉说是乳腺增生,要么开点药,要么不了了之,为什么?因为,目前医生对乳腺增生是束手无策,不然也就没有这么多乳腺增生患者了。下面把乳腺增生的程度分期介绍给患者朋友,以便自我诊断其严重程度:
一、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
二、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则出现一系列疾病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嗨暗等系列反应。
三、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Ⅲ期。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地,三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四、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五、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只有手术,保乳与否是手术的选择。Ⅰ期和Ⅱ期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的机率1-3%,患上乳腺增生都必须及时治疗,不能任期发展。
预防1、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2、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可以对乳腺增生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6、乳腺增生的预防还要注意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专科采用中药综合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效果更为显著。如乳腺囊肿不论大小时间长短,用药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对乳腺增生及时纠正内分泌,肿块、胀痛、面部神经可消除,对急性乳腺炎用药后即可缓解疼痛。
研究表明:
① 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
② 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
③ 如果你有癌症,说明身体是酸性的;
④ 癌症只能在一个酸性的身体扩展;
⑤ 如果你的身体变弱碱性,癌症不能扩展;
⑥ 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体PH值,让你的身体转变成弱碱性,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癌症都有转变和被治好;
⑦ 不管你的情况多么糟糕,哪怕只能活6个月,如果你能转变你的身体PH值到弱碱性,你的癌症就不会扩展,就会好;
⑧ 不用担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妈妈、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体是弱碱性的,你不会得,如果你已经有了,它将会转变;
⑨ 癌症都是酸性体液中生存的,没别的。如果你的身体是酸的,你就会得癌症。如果是弱碱的,你就不会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调整你身体的PH值到弱碱性,癌症就会离你而去。
预防癌症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A)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G) 可多饮用含部分矿物质的碱性矿泉水
治疗普通治疗由于对乳腺增生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或5%碘化钾均可缓解症状。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等,治疗效果不一。
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食疗偏方一、全蝎2只,夹于馒头或糕点中,一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应连用2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天,无效者,可改施他法。
二、海带2-3尺许,豆腐1块,煮沸汤饮食之。佐料按常规加入,可加食醋少许。
三、山楂桔饼茶:生山楂10克,桔饼7枚沸水泡之,待茶沸热时,再加入蜂蜜1-2匙,当茶频食之。
四、天合红枣茶,天门冬15克,合欢花8克,红枣五枚,泡茶食之,加蜂蜜少许。
五、仙人掌炒猪肝,常食有效。
六、黑芝麻10-15克,核桃仁5枚,蜂蜜1-2匙冲食之。
七、生侧柏叶30克,桔子核15克,野菊花15克等,煎汤饮用。
八、鳝2-3条,黑木耳3小朵,红枣10枚,生姜三片,添加佐料,如常法红烧食用。足部按摩治疗乳腺增生病症乳腺增生病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扁平或呈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不硬,周界不清,推之可动,经前增大,经后缩小,病程长,发展缓慢,此病多发于20~40岁妇女。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颈项、斜方肌、肺及支气管、甲状旁腺、肝、胆囊、心、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生殖腺。
2.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尿道及阴道、子宫。
3.足外侧反射区:肩胛骨、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肋骨、膈、胸(乳房)、胸部淋巴腺(胸腺)。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钳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4.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分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今天我们治疗此类疾病所采取的方法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治愈,减轻患者的痛苦呢,人们最终没有得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病变细胞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因为做了手术和其它治疗后还是会复发的原因。要治疗乳腺增生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的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
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 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等。
乳腺增生症食疗方法:
[1]1、紫菜蟹肉粥--紫菜30克,蟹肉70克,米70克,生姜丝10克。煮粥当早餐吃。可隔天1次,连服30剂。
2、海带响螺汤--响螺肉70克(用其它食用海螺肉亦可,响螺多产于我国海南省,海味商店有售),海带50克(洗净切块),瘦猪肉70克。煮汤食用。如在冬季严寒时,可加胡椒10粒,生姜5片。
3、海带绿豆薏米汤--此方适于夏令天气炎热时服用,对于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妇女,不仅有防暑降温作用,而且对乳房的保健有裨益。做法:取海带70克(洗净),生薏苡仁65克,绿豆70克,冰糖70克,加水煲成饮料(或煮好后候凉放入电冰箱内制成冷饮)。每天1剂,可于整个夏令饮用。
4、海参乌鸡汤--此方适用于身体较为虚弱的妇女食用,有助补益气血,不仅对乳房有保健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抗妇科肿瘤作用。做法:发海参96克,乌骨鸡半只,龙眼肉35克,生姜2片,冬菇5枚,盐适量,煲汤,日分2次温服。民间治疗的绝招妙方1、敷脐疗法
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压,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
禁忌: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疗效:敷脐3个疗程,有效率达99。3%
2、内外兼治法
内服药方:中成药逍遥丸 服法:每服6克,日3次,温开水下 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内外用药1-2疗程,治愈率达95。6% 注意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会好的。
乳腺增生成为女性最常见疾病3月1日,中国医师协会与广州慈济体检连锁机构联合发布了一项最新“广州职业女性健康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去年共53545位职业女性的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发现职业女性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一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影响,9成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一些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快速增长态势。
最新调查显示——乳腺增生成为女性最常见疾病
近年来,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病人也更加趋于年轻化,即便是在十几岁的少女中,这种疾病也并不少见。根据广州慈济体检连锁机构负责人韩小原的介绍,在53545位受调查者中,共有16831名女性有乳腺增生问题,占到了全部参检者的31.34%。而在一些地方的调查中,这一比例达到了70%到90%。在这些乳腺增生患者中,如不及时控制,通常会有3%到5%的人会出现乳腺癌。乳腺增生的病因大多和人的精神状态及内分泌有关。如果女性体内卵巢分泌的激素量不太正常,或者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滥用药物,饮食结构出现变化,高血压、高血糖等也有可能导致内分泌的紊乱,从而出现乳腺增生症状。
对于乳腺,也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检测:平躺或坐下来,用4个手指并拢,平着抚摸自己的乳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而对于有些乳腺增生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乳腺增生的时间比较长,二是增生的结节摸上去很多,很明显,三是自己的年龄是在40到60的癌症高发期,四是有家族史的,这些患者病情通常较重,而且恶化的隐患较大。
因此专家建议,职业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大,应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让自己过于疲劳,同时,学着放松心态,自己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是很有帮助的。
远离乳腺增生的几种方法方法一:学会自检
通过自我检查对乳腺疾病的发现起着决定作用,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房自我检查的知识尤为重要。以下四个简单的步骤可方便女性朋友们进行自我检测。
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乳房。
卧: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个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触"的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拧:除了乳房,亦须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方法二:远离补品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爱美的女性担心自己"青春早逝",经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特别在进入更年期后,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一出现,就更慌了,而亲朋好友出于关心的目的,也往往把保健品当作礼品送给她们。事实上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女性保健品,包括不少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确能延长女性的"青春期",但也就带来了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
方法三:告别"丁克"
很多都市女性因为工作节奏紧张、保持身材等原因,不愿意生育,也就是所谓的"丁克家庭",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因为这很有可能使她们失去一次增强抵御乳腺癌能力的机会。女性第一次足月的妊娠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使得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同时产生大量的孕激素,孕激素对于保护乳房健康很有用,是雌激素的"对头",雌激素使乳腺组织增生,孕激素出来"消肿"。所以,怀孕、分娩、哺乳虽然辛苦,但带给女同胞的不仅是可爱的下一代,还大大增强了女性的抗疾病能力,这种能力越早获得,对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就越有利。[2]
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的区别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区别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
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的区别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肿块针吸乳腺癌可找到异型细胞。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3]
乳腺增生影响怀孕吗?乳腺增生大多发生在25-45岁之间的女性身上,主要是因为生理增生和复旧不全导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对身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也不会影响到女性的怀孕能力。而且在乳腺增生患者在怀孕后使乳小管得到发育,血运充足。这反而对乳腺增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乳腺增生与能否怀孕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只是有的乳腺增生患者长期吃药,怕对宝宝有不好的作用,所以说乳腺增生患者不必怀疑自己生育的能力,主要是怕药物对胎儿有不好的影响,所以专家建议乳腺增生患者,如果自己的症状比较轻微,可以怀孕,说不定会因为妊娠哺乳的作用,轻微的乳腺增生症状就会消失;而对于那些需要药物控制乳腺增生症状的患者来说,最好是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后再考虑怀孕,这样对宝宝会更健康!
乳腺增生易发于什么年龄及其原因有人把乳腺增生称为妇女的“现代病”,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30岁—50岁最高峰,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那么,为什么乳腺增生易在30岁—50岁这个年龄段发生呢?其原因如下:
1.乳房的症状同步于乳腺组织变化,即随月经周期(卵巢功能)的变化而变化。也即随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周期变化,发生周而复始的增生与复旧。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组织学变化就是乳腺本质的增生过度和复原不全。这种现象是由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结果。
2.病人多系性激素分泌旺盛期,该病在青春前期少见,绝经后下降,与卵巢功能的兴衰一致。
3.从乳腺病变在乳房上不规律的表现,也说明是受内分泌影响引起。从临床上看,多数乳腺增生症病人发生在未哺乳侧,或不哺乳侧症状偏重。而未婚未育病人的乳腺增生症(尤其是乳痛症),在怀孕、分娩、哺乳后,病症多可缓解或自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