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

作者:侯远高、刘明新
ISBN:10位[7811081881]13位[9787811081886]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
定价:¥26.00元
内容提要《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目录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与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
兼论民族学人类学应用研究的创新领域
西部开发与民族文化和居民权益保护
文化和人性在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的问题和思考
民族自治地方执政能力建设和政策法规框架
西部开发的两个基本观:人本观和美学观
基于权利的发展:国际法的法理
西部开发中的经济、法律与族群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立法问题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与政府和学界的角色
保安族族群归属和它的现实文化心理处境
建立环境资源产业是解决现实危机的有效途径
总结发言
发展、公平与少数民族权益
和谐社会的成果共享与成本分担--简论“两区”建设中的少数民族
权益保护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输出与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从历史角度看生态环境与开发的对应关系--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某种线索为例
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重大意义
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
论语言文化多样性和自然双语社会对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川滇大小凉山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民族关系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调查的若干思考
文化、生态和少数民族权益保护
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遗产:基本概念、历史与理论
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生态危机、退耕还林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
公民、居民、城乡、贫富与族群
--凉山彝族自发迁居农民困境的人类学分析
滇东北多民族杂居山区生态贫困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以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自治乡为例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城镇的建设与管理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与传统社会文化
普米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非均衡性、双重利益互动和地方性资源的产权激励
--以西部开发和少数民族权益保护为视点
遗忘的角落一凉山州贫困女童教育透视
附录:文献综述问答汇编西部开发研究综述
“西部开发与民族文化和居民权益保护高级研讨会”部分问答汇编
后记
……
书摘民族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对三个民族的教育调查使我们感到:我们在民族地区兴办现代教育虽已有50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国民教育如何照顾到当地区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国民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族功能如何整合?国民教育如何为民族政策服务?
第一个问题与近些年讨论较多的双语教育、乡土教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等问题有关。这里主要谈一谈教学用语和教材问题。
过去我们双语教育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处理本族语和汉语的关系上,但实际情况远没这么简单。德昂、阿昌、布朗三个民族,他们保留着较为完好的民族语,而长期生活在傣语环境中,傣语不仅是他们与相邻民族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他们到境外谋生的前提条件之一(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泰国、缅甸等地),还是这几个民族的宗教生活以及内部不同语支之间进行沟通所离不开的语言工具。如何对待傣语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影响,是当地区域和民族特点在教学语言使用方面向我们提出的实际问题。
我们在编写乡土教材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教材与实际乡土地域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活”教材上多做文章;配备教师时,既考虑一般教学需要,又要考虑教学点上的特殊情况,选派具备一定乡土背景知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