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上西村上西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蓬莱镇,在镇政府驻地西偏南10公里山坡地,海拔390米。该村三笏山在九峰岩公路右侧,山旁有猪寮寨山及真武山。原隶属上智村。1979年,上智析为上智、上东、上西三个村。因村小溪流由东向西流,故称上西。村委会设在传边垵,辖15个自然村。三笏山第三秀峰的山麓之阴建有九峰岩,流光溢彩,气势恢宏,香火鼎盛,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主祀三代祖师,是德化县龙湖寺在安溪的四大分炉之一。寺中珍藏的“真相”古匾,乃出自明朝著名书法家张瑞图之手,“真”字如美女梳妆,“相”字有弥勒现肚之状,极具神韵。胡姓。清时,不少胡姓村民迁居新加坡等地。[1]

安溪县蓬莱镇上西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

因村小溪流由东向西流,故称上西。

【历史沿革】

明、清属金田乡兴一里,民国三十五年属尚卿乡上智保,1952年属第十区上智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上智大队,1979年析为三个大队,此地称上西大队,1984年改为上西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上西村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西南部,东北均与蓬莱镇上智村相邻,南和蓬莱镇龙居村接壤,西与蓬莱镇温泉村相连,距镇区8公里。

【人口与土地面积】

上西村村落面积2.0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437人,120户,辖3个自然角落,9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

上西村境内有一名胜“九峰岩”,前来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其他信息】

公路

标准名称

蓬龙、水美宫公路

别名

简称

设立年份

1974年

起点

止点

农械厂至龙居,农械厂至九峰岩

长度

蓬龙13公里,水美宫9公里

路面质地

道路等级

宽度

5米

沿途重要地物

水美宫、九峰岩、白泥格

始建时间

蓬龙1974年,水美宫1998年

建成时间

蓬龙1992年,水美宫2008年

途经行政区

岭东、岭南、岭美、龙居、上东、上西、上智

地名含义

蓬莱至龙居,合称为蓬龙公路。水美宫旅游景点主称为水美宫公路。

历史沿革

蓬龙1974年上智大队发动群众,人力创建,1992年侨亲胡嵌渊先生捐款一百万,水泥混凝。

其他信息

标准名称

传洋深水井

别名

简称

最高水位(米)

最低水位(米)

最大输出量(米/秒)

日出水量(立方米)

60

涌水高度(米)

100

水质

清纯

深度

30米

年均水温(摄氏度)

所在行政区

上西村

地名含义

因建在传洋,所以称为传洋深水井。2009年饮水工程始建。

历史沿革

其他信息

池塘、海塘

标准名称

张婆、土利泉山围塘

别名

简称

所在河流(湖泊、海)

长(米)

塘顶高程(米)

顶宽(米)

内坡(米)

外坡(米)

始建时间

1964年

建成时间

1965年

所在行政区

一选区、二选区

地名含义

地名而命名

历史沿革

1965年组织群众,集体用人工创建。

其他信息

公园、风景区

标准名称

九峰岩

别名

简称

九峰岩

设立年份

大明永乐年间1414年

占地面积(平方米)

管理单位

联系地址

九峰岩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

23353986

主要景点

三笏摩天、九峰插汉、狮子参前、酿泉时出巨石飞腾、龙湖别洞、炉案长横、御论积翠

所在行政区

上西村

地名含义

三笏山、三峰岿巍耸峙,竞相争秀,并与对面的螺状香炉山交相辉映,犹如造物特音之摆设。

历史沿革

闻名遐迩的闽南名刹九峰岩,位于三笏山第三秀峰的山麓之阴,相传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主祀三代祖师是德化县龙湖寺在安溪的主要分炉之一。

其他信息

胡于政于元末肇基蓬莱上智,一日,三代祖师显圣于胡于政面前急叩拜,并在其厅堂供奉三代祖师,由此分炉而来,三代祖师为四方百姓祈雨、消灾、治病、灵验神通。胡于政裔孙明永乐间择九峰岩福地建庙供奉。

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上西村村情概况

上西村
村全景

上西村隶属于光华傈僳族彝族乡新生村委会 ,属于半山区。位于光华乡东南边,距离新生村委会1.00 公里,距离光华乡8.00公里。国土面积0.09平方公里,海拔1,93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 ℃,年降水量810.00毫米。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2.00亩(其中:田87.00亩,地55.00亩),人均耕地0.87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 。全村有5户通自来水,有1户饮用井水,有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有39户通电,有3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 %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51.2 %和51.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7.00亩,有效灌溉率为61.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7.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3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94万元,占总收入的75.6%;畜牧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5.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0头,肉牛2头,肉羊20头);林业收入0.20万元,占总收入的1.5%;第二、三产业收入1.01万元,占总收入的 %;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占总收入的7.7%。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人(占劳动力的11.6%),在省内务工3。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9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5.6%。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39户,共乡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85人。其中农业人口163人,劳动力11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6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5人,参合率82%。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8公里。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新生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新民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8.0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 人,其中小学生12人,中学生6人。[2]

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上西村位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中南部,濒临西江,东邻下西村,西连河清村,北靠新龙村;新堤西路贯穿其南部。 面积:总耕地面积4504亩。人口:常住人口1481户共5327人,其中农业人口5203人,非农业人口124人;下设六个村民小组,26个生产组。经济状况: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636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达5.1031亿元,村集体总收入400万元,人均年收入8662元;拥有一个上西民营工业园。文明建设:村内拥有幼儿园一所、文化活动室3个、篮球场6个,其中灯光球场2个;200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2008年成功创建佛山市生态示范村。

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上西村上西村位于隆都东部西陵山之西面,下辖夏厝、田边、东乡、樟山、冠美、大巷、关脚7个经联社,2003年,总人口4961人,耕地面积1559亩,工农业总产值4357元,人平收入3008元。各自然村基本情况是:

夏厝。该村始创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由揭阳县田心村分支来此,原名田边村。1949年以夏姓改为现名。人口410人。耕地135亩,泥沙质土。农业以水稻为主。

田边。明朝初期(1368-1378)始成村落。人口380人。耕地126亩,泥沙质土。种水稻、花生、生 柑、水果。

东乡。村落创于明初(约1380年),人口250人。耕地100亩, 沙质土。种水稻、花生等。

樟山。该村始创于明朝末年(1624一1644)。西北面与潮 州市官塘奕东山村、突庵村接壤。昔时北面一小丘,名叫“岭 顶”,生长一棵大樟树,取樟树和山丘命名樟山村。别名塘拍,传说前村南面有一大积水塘,村落聚集于水塘之北,俗 称塘北,因“北”与“拍”谐音而别称塘拍。人口1070人。 耕地359亩,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生树、龙眼、香蕉等。

冠美。俗称赶尾,村落始于明崇祯年间(1628 — 1644),原名坂美。因该村座落于西陵山西面山丘之末, 故称赶尾。后因住宅依山建筑,成灯房状,况倚山环水,更名冠美。人口1300人。耕地430亩,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为主,兼种生柑、香蕉水果等。

大巷。村落始于明朝初期(1368——1375),昔时该村分南北两片建屋,中间一通巷,宽约15米,故名。人口960人。耕地327亩。种水稻、番薯,盛产花生、甘蔗、生柑等。

关脚。在西陵山小丘之东,韩江下游南溪之北岸。相传宋朝末年(1271——1279)始成村落,原名关山。清末(1906一1911),因隆都排涝之需,在该村畔两次建造排涝关闸两座,改名关脚,意即关之旁边。人口 320人。耕地110亩,泥沙质土。种水稻、番薯。1959年澄海县兴修水利工程反虹涵在该村旁100米处。[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