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观鱼


景点介绍花港观鱼(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西湖景点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前接柳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港。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别墅,称为“卢园”。园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畜养异色鱼,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题咏,称为“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旧时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经扩建,全园面积近三百亩。园内景观由鱼乐园、牡丹亭、花港、草坪和丛林几个部分组成,鱼乐园是全园的主景。鱼乐园中放养着数万尾金鳞红鲤,游人在观鱼池的曲桥上投入食饵或鼓掌相呼,群鱼就会从四面八方游来,争夺食饵,纷纷跃起,染红半个湖面,以为胜观。在这里纵情鱼趣,真是鱼跃人欢,其乐融融。
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开元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牡丹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现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观鱼的牡丹园最为繁盛了,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品种,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几个各具形态的小区。小区里面,栽种着数百株色泽艳丽的牡丹,从高处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态妍,令人流连忘返。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花”、“港”、“鱼”这一名胜的特色。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有关故事传说花港观鱼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渔"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
诗歌:

乾隆帝曾题诗赞道: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谢觉哉同志游花港观鱼后赋诗道:
鱼国群鳞乐有余,
观鱼才觉我非鱼。
虞诈两忘欣共处,
鱼犹如此况人乎。
花港 观 鱼

--扬眉
十顷的鉴塘
是昆仑抛来的青玉,
百亩的芳洲
是瑶池跌落的一角。
俊秀的苏堤碧绿泛红,
似翡翠的长簪别在西子的发髻;
红火的花港水曲桥高,
似珊瑚的雕坠挂在长簪的尽头。
太子湾的山坳送来了稀薄的迷雾,
南屏山的晨钟传来了清幽的音律,
雷峰塔的木鱼敲来了娴静的心声,

南高峰的山麓淌来了清澈的花溪。
挺秀的长廊临着南湖清悠的水面,
将白墙青瓦的楼舍沟连;
拱起的石桥系着水泻娇巧的岛屿,
把碎石片砖的路径畅通。
粗壮的藤条搭在道路两旁浓密成荫,
上面悬挂着串串嫣紫的花束;
宽大的蕉叶伞在亭阁一侧繁茂成丛,
茎杆垂吊着层层黄绿的果实。
突兀的小山怪石嶙峋,
上面生长着苍绿的油松;
挺秀的木亭雕栏画栋,
脚下盛开着肥厚的牡丹。
‘桃黄’金蕊千层奕奕生光,
‘赵粉’粉面桃花娇羞可人,
‘掌花案’花红似火灿若晚霞,
‘梨花雪’蕊白如玉飘似银絮,
‘酒醉扬妃’赤红憨羞暗泻春光,
‘娇容三变’初绿盛时红凋素白。
幽绿的水面清波荡漾,
拂岸的垂柳丝绦飘动;
欢快的红鲤摇头摆尾,
舒心的人们笑语嫣然。
这里是鱼儿自由的天堂,
这里是人们休憩的驿站。
碧绿的草坪铺就着石板的路径,
斑驳的条石垒砌着围堰的水塘。
百年的樱花枝繁叶茂玉蝶缤纷,
千年的古樟老杆吐翠新绿悠然。
池塘泛着熠熠的青波,
依稀地倒映着山峦的倩影;
湖面游戈着介介轻舟,
娴静地点破了旖旎的风光。
岸边散落着石凳木椅,
倾心的恋人依偎着香馨的胸膛;
湖畔蜿蜒着小路溪径,
闲余的僧侣消磨着傍晚的时光。
一身土布的袈裟,
一双帆布的鞋子,
眉宇间荡着南屏山铜钟的余韵;
衣襟中袖着雷峰塔檀木的烟香。
信步于女孩青丝的耳畔旁,
漫步在少女留海的眸光中;
陶醉于蜜香粉脂的热吻里,
臃散在松琥柏珀的清香间。
将男儿的柔情化,
做对自然生灵的眷恋;
把汉子的热血,
普度给芸芸纤弱的众生。
许是无人知晓这份爱的苦涩,
许是无人理会这份情的深邃,
许是无人化解这份意的博大,
许是无人洞察这份念的缠绵,
许是无人体贴这份眷的无奈,
许是无人回报这份顾的恬淡。
哦,自由的灵魂,
放飞在青烟升腾的庙宇中;
哦,爽净的身体,
游移在烟波浩淼的泽国里。
或许有一天我将成为堤岸的垂柳,
或许有一天我将成为山溪的春桃,
或许有一天我将成为肥沃的泥土,
或许有一天我将成为丑陋的怪石,
可我宁愿化做一尾的红鲤,
每日聆听那南屏山的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