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企业信息化
库存锁,简单来讲,就是把某些库存锁定下来,归到某张单据(一般对应着客户)名下,禁止其他单据引用这些库存。它主要应用在客户已经订货还没有出货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客户已经付了款的货物还没有出仓的情况更能显示出库存锁的作用。
很多时候,库存锁也称为销售留货、代管货物、已下单未出货、已付款未出货等等,其含义大致都是相同的。线缆表面上是存放在库存中,可这批货已经属于客户了,只是客户由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出仓而已。对这些货物的管理很重要,如果这批货被其它客户订走了或出仓了,造成的结果有时候就会很严重。
我们经常听说线缆厂家跟客户或者客户之间闹出很多矛盾,原因就是客户付了款,说好了过两天来取货,等到客户大老远开车来拉货的时候,才发现货已经被其它客户拉走了,结果当然是很不愉快。绝大部分情况下,线缆厂家也不希望如此,可管理没有跟上,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会这样。
一般的ERP软件很少应用这种概念,原因大部分的行业不存在这种问题,但线缆厂家却存在较多的这种问题。通过人为地把货物拣出来放在另外的地方留货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仓库的空间一般不会有那么大,而且留货也不一定只有一两宗发生,况且还要浪费较多的人力和精力,再加上各种错乱时有发生,这样做的意义就不大了。
库存锁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客户留货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留货太久造成库存积压的情况,有时候,这批货应该留给某个客户,可这个客户可能要两个月之后才需要出货,而另一个客户急着要,这个时候,如果将这批货先给急需的客户,然后及早安排生产,赶在原来留货的客户需要出货之前生产好入仓,这样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库存锁最好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解锁。
KCM在解决库存锁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在加锁和解锁两个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应对方案。从库存锁产生的本身来讲,首先是客户开了提单就加锁,同时提供了详细报表,可以及时查询客户留货的时间长短,同时结合客户要求交货的日期,可以很直观的找出那些库存锁可以暂时解锁从而把存货解放出来,先放给急需的客户,等生产结束之后,再为先前的客户锁定库存。KCM的处理过程KCM通过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实现了库存锁的概念,这里首先了解几个名词:
l在库量:实际在仓库的存货的数量,包含未被订货和已被订货的。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数据,看得清摸得着。
l备货量:已经被客户订货的部分,通过销售提单的审核来计算。这是一个通过提单审核推导出来的数据。
l可用量:还没有被订货的部分,在库量前去备货量的余量。这也是推算出来的数据。
这三个量之间,有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KCM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数量来实现库存锁的概念的。其逻辑推导关系如下:
在库量=备货量+可用量
备货量=审核状态提单数量
可用量=在库量-备货量
三者之间关系可参考下图:
首先,客户下订单并不会锁定库存,因为订单还没有跟具体的库存关联,当下了提单(此时可能客户可能根据提单付款)之后,系统根据提单里面的订货内容,依据五大标准匹配到各自的库存,找出每个匹配到的库存的可用量是否能够满足提货单的要求,够的话就在此基础上再锁定提单内容对应的库存可用量。这时,库存的可用量就会减少了,但在库量并没有变化,备货量增加了。
再做新提单的时候,依据新的可用量去匹配可用库存,以此类推。
然后,该提单出货的时候,对应的在库量就会减少,可用量不变,备货量减少。
这就是KCM正规的库存锁实现过程。
如果反审核了提单,就会释放占用的可用量,这时候在库量不变,可用量增加,备货量却减少。
举例来说明实现的过程,
→现有一条库存信息如下: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在库量100包装 = 备货量 10包装 + 可用量 90包装
其中备货数量10包装,表示之前已经有其他提单占用了10个包装的可用量还没有出货,导致可以开单的包装数只有90个。
→现在要做一张提单,内容如下: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提货数量 15包装
→提单审核时候,该条库存信息变成如下: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在库量100包装 = 备货量 25包装 + 可用量 75包装
显然,提单的10个包装导致库存锁又锁定了15个包装的数量,可用量就少了15个包装的数量。
这时如果要开该库存新的提单,将会跟现有可用量75个包装匹配,看够不够提货的要求,如果提货要求大于75个包装,禁止做提单的,这样就保证了锁定的库存是有效地,库存也是准确的。
→现在该提单要出货,内容与提单相同,如下: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提货数量 15包装
→出货审核之后,库存信息变成如下: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在库量85包装 = 备货量 10包装 + 可用量 75包装
出货之后,在库量当然减少了,这时候备货量还是之前锁定的10个包装,可用量就变成了在库量减去备货量后的75个包装了。
→如果在出货之前提单反审核,会释放占用的可用量:
BVV 1X10 100米庄 红色 在库量100包装 = 备货量 10包装 + 可用量 90包装
上例说明了库存锁作用的一个大概过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库存锁会有非常多,只要保证了仓库出货按照提单走,那么库存锁作用下的库存,总会留着那些还没有出货但已经开了提单的货物。
针对于电线电缆产品而言,颜色和包装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属性,在单据处理、库存核算和报表查询时,这两个属性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型号规格、颜色、包装标准、批号这四项是如影随形的四个独立同时又关联的数据信息。能够同时明确支持到这四项数据的,我们称之为明晰数据,不能全部支持四项的,我们称之为模糊数据。想要做到开单合理、库存精确,一定要有非常明晰的数据才行。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包装标准,是一个跟包装标准相关的数据信息的统称,包括包装标准、包装数量、单位标准的数量、数量等。
是否考虑颜色和包装标准等信息、如何使用颜色和包装标准明确库存,不同的线缆厂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很多电缆厂的处理,都是一种比较混沌的方式,或者是干脆不怎么管、或者是想管却管不好、或者是管的并不彻底、或者是越管越乱,不一而足。这种混沌可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基本不考虑颜色和包装的因素,开单和拿货比较随意。这样做当然对各个部门来说,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客户开单后,去仓库拿货,仓库的管理也是一种混沌状态,货品只是按照型号规格做了简单的分类,对仓管员来说,货有没有或者合不合适,都是次要的,只要客户能够找到他们想要的,拿走就是了。生产一般也主要是凭经验去做了,那种线好卖就多做那种,仓库有多少也不是很清楚。
2, 开单管,仓库不管。销售部门开单的时候,把客户明确的要求传递给仓库,仓库不清楚库存有没有这种颜色和包装标准的存货,要去找。如果能找到的话,就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如果找不到,只能要求客户换成另外的颜色和包装标准了,如果客户不同意,可能就要下单到车间生产。
3, 开单不管,仓库管。开单员不关注包装标准和颜色等信息,只是记录了型号规格和数量。仓库中对颜色和包装标准管理基本比较清楚,客户到了仓库,根据自己的喜好要货,直到挑到合适的,如果客户无法找到合适的,可能就要下单到车间生产了。
4, 开单和仓库都很想管好,但各种原因导致库存越来越乱。这种情况在线缆厂比较普遍。毕竟客户的需求不是静止不动的,总会碰到一些非常规的情况。客户可能开始下单要某种颜色和包装标准的线缆,可拿货的时候就变卦了,这时候仓库也只能依了客户。当然影响的因素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颜色和包装标准针对线缆行业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管不好会造成企业很多无谓的浪费,一方面是库存混乱,无法给仓库、销售、生产提供明确的指导数据,造成销售成本增加、生产无的放矢,这样无形中企业的成本就升高了;一方面客户经常碰到无法及时拿到要求的货品,对线缆企业的形象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丧失部分客户。
颜色和包装标准的有效管理对线缆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快客户需求转换为出货的速度。如果开单和库存都是严格考虑颜色和包装标准,就会使客户的需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存货挂钩,有没有客户需求的货品,还能够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其他选择,都是很容易获得的。这样就大大减少客户的等待,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2, 库存本身管理的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仓库管理的水平,各种业务操作都会相应更有效率。对于分线和库存的盘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能够为生产部门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生产部门查查库存,就知道那些颜色和包装标准库存还放了很多,那些库存快要没货了,这样生产部门做计划就有的放矢了。
4, 很容易就可以做出相关的各种报表,为管理者提供尽量准确的参考数据。比如决策者可以依据过往历史数据制定下年的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等。
一般的ERP软件,很少会考虑到线缆行业应用的这种特点。这样带来的结果不外乎以下两种:
1, 无法支持颜色或包装标准。库存是一种模糊的型号库存,比如BVV 1X10有1公里,哪么这1公里具体是个什么概念无从知道。单据里面也是模糊的,大家所知的主要信息就是一个模糊的数量。报表也是模糊的;
2, 做单和打印通过一些非常规途径实现可以支持颜色或包装标准,这种情况是目前其他ERP软件在电缆行业应用的主要实现模式。能够透露给客户和仓库拿什么货,但无从知晓这种颜色或包装库存是否有货,因为库存不支持颜色和包装标准,看到的是模糊库存,报表统计也成了模糊的数据了。
KCM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模式。颜色和包装标准是KCM中很重要的基础资料,作为两个最基本的电缆属性出现在相关的单据、仓存、报表等数据中,从根本上简化和完善了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过程。
KCM中可以设置所有常用的颜色和包装标准作为基础资料,在做单据的时候,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颜色和包装标准匹配到相关的型号规格,包装标准可以自动解析出每个包装标准对应的单位数量,根据包装数自动推导出数量。当然,如果线缆不需要颜色或包装标准,可以不匹配。在库存信息中,颜色和包装标准是库存唯一性的判断条件之一,总之从根本上支持了颜色和包装标准。
由此可见,KCM贯穿整个系统,数据都是明晰的,不存在模糊的情况。
这里对比一下当下流行的ERP软件的几种处理方式:
1, 直接填入到备注信息栏中。这种方式等于用没有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起不了太大作用。试想一下,一条数据的备注栏一般只有一个,填入了颜色和包装标准,要填入其他信息怎么填呢?更不要说颜色和包装标准要混在一起本身已经很难处理了,更不要说在库存和报表中平滑的支持颜色和包装标准的可能性了,所以这种方式的必然结果就是库存大乱,报表一塌糊涂。
2, 把颜色或包装标准作为备注类型的数据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中,一般要用户自定义出来两列备注类型的辅助信息。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单据中录入颜色和包装标准,但不是从根本上进行支持,只是简单的备注信息,无法根据包装数和包装标准自动推导数量,如果不支持录入包装数,就更无从谈起了。由于包装标准和颜色都是比较常用的10多个,这样录入比较麻烦,每次要自己敲入文字,以后要修改也很麻烦;由于信息是备注而已,很难带入到库存中;也很难在系统中各个流程之间穿梭引用;报表体现也比较困难。
3, 直接把颜色或包装标准作为型号规格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或许可以解决颜色和包装标准的问题,可带来的问题会更多,试想一下,比如一个电缆型号规格有5种颜色、5种包装标准,这样就要有25倍个型号规格,这还是保守估计,这样一来基础资料库就会非常庞大,维护困难,引用麻烦,运行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这种方式出的报表就够复杂了,有点惨不忍睹。还有在单据中根据包装数和包装标准推导数量就很难实现,如果再不支持录入包装数的话,只能录入一个总数量,更体现不出包装的概念了。总之这种方式运行的成本太高了。
4, 通过系统自身带的复杂的设计工具在单据中设置出颜色和包装标准两项。这种方式算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了,最起码在单据中可以支持简单的录入方式。不过要注意几点,首先设置的过程比较复杂,一般线缆企业的管理员很难掌握;其次修改比较麻烦,一旦设置了,要修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第三,单据录入的时候支持了,哪么报表和库存呢?恐怕要平滑的支持就难上加难了;第四,这种方式一般要进行高级设计甚至再开发,一般都会收取比较高的费用。
5, 从根本上对线缆这两种属性的支持,这也是KCM使用的方式。颜色和包装标准是线缆行业的重要特性,从底层直接支持,当然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KCM是线缆行业软件,不是通用的ERP软件,其根基就是筑立在线缆行业的特性之上的。在单据、库存、报表等等地方,颜色和包装标准基本是与型号规格如影随形。KCM实现过程详解首先,颜色和包装标准是重要的两种基础资料,它与型号规格一样,是KCM资料库中可以预先设置之后可以随时更新的重要资料。在KCM系统中,颜色和包装标准和型号规格一样,有专门的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
其次,在单据中可以方便的设置颜色和包装标准。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
1, 颜色是一个下拉框,下拉框中按照颜色使用的频率,设置了显示顺序,很容易挑选出来,默认不使用颜色;
2, 包装标准使用智能模糊匹配原则,预先设置的包装标准使用下拉框选取,也可以直接录入,如果包装标准不太常用不是资料库中预先定义的,可以手工即时编一个包装标准。比如100米庄是常用的,但120米庄就不常用,哪么100米庄就可以直接选取,120米庄可以手工录入。系统会自动解析出标准对应的数量,比如是5个包装,系统会自动根据包装标准和包装数推导出数量,分别是500米和600米,如果计量单位是公里,也会自动推导,分别是0.5公里和0.6公里。
第三,库存对颜色和包装标准的无缝支持,说明如下:
库存对颜色和包装标准的支持很彻底。在KCM系统中,型号规格相同,颜色和包装标准不同的会分开存储。比如,系统会很清楚的记录下来BVV 1X10、红色、100米庄的有多少,BVV 1X10、黑色、500米庄的有多少。型号规格、颜色、包装标准、批号相同的会累加起来,比如BVV 1X10、红色、100米庄的有200个包装在库,这两百个就是累加出来的,可能一次入了120个,下次入了80个,就会累计在一起。这样把所关心的颜色和包装标准很清楚的列示出来,一目了然。
第四,报表对颜色和包装标准的支持,说明如下:
KCM中有大量的报表,很多报表中要考虑到颜色和包装标准的,这时候使用了很多显示技巧,比如把型号规格竖向显示,颜色和包装标准横向显示,这样就非常直观的列示出每种型号规格的不同颜色和包装标准的数据,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显示技巧,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打印的无缝支持,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