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烈乡
区域概况土地总面积
全乡国土总面积83.3平方公里,地形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平均海拔1150米,土壤以沙壤为主,土层较薄,土质较差。
村、组及总人口数
全乡辖4个行政村,65个村民组2213户,10056人,由汉、苗、布依三个民族组成,苗族人口占39%,布依族人口占23%。
耕地面积
现有耕地面积6435.87亩,其中:田3668.85亩,土2767.02亩,人均耕地0.6亩。
建制沿革1930年置冗哨镇及甲烈、小坝、摆王乡。
1941年分属明浪镇及大坝乡。
1953年析设甲烈、小坝、摆王等乡。
1958年撤乡并入红旗公社。
1961年析建甲烈公社。
1984年改乡。
1991年划原关山乡部分地入辖[1]。
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
现有耕地面积6435.87亩,其中:田3668.85亩,土2767.02亩,人均耕地0.6亩。沿河两岸分布着平整肥沃的土地,具有山区耕地的特点。种植模式以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为主,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结合露地栽培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土地产出率。
2、气候资源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 ,年均日照时数1318小时,无霜期300天。
3、水资源
年平均降雨量1214mm,甲烈河流经河边、大小龙井、双排、大小甲烈等自然村寨,水资源较丰富,沿河两岸部分村寨分布着水利灌溉设施,但由于年久失修,没能发挥较好的农业生产灌溉效用。
4、森林资源
主要林业资源为松树,多为用材林,有少量的灌木丛林,森林覆盖率达43%。
5、旅游资源
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苗族、布依民族风情浓郁,每年传统的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日,都会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开发和引导,因此未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色经济甲烈烤烟
采取“公司+基地+支部+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壮大烤烟产业,种植面积及产值实现逐年稳步增加。该乡2006年被贵州黄果树集团作为优质烟基地;2007年,共有种烟农户390户,新增烟农45户,种植面积2990亩,产值完成346万元,严格按计划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产值比2006年净增77万元;2008年共落实种植面积3318亩,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00亩大关,实现产值531.2万元,比上年增长53.5%。
紧抓烤烟生产工作不放松,突出烤烟生产主导地位,在保持粮食总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围绕“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烟叶质量”的要求,推进烤烟科技和规范化种植,提前实现“十一五”期间建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3000亩的任务目标。
白绵石
甲烈乡境内蕴藏丰富的白绵石资源,石质纯正,可用于石材工艺品加工、装饰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