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岙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同岙村[1]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辖村。

同岙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据记载,著名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就是同岙村人,至今那里仍保留着王应麟的坟墓。 同岙村曾是鄮县县治所在地。据《鄞县志》记载,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1年),设鄮县县治于同谷。同谷就是如今的同岙村。关于同谷村村名的来历,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该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因东、西两岙的村民在同一个谷口出入,因此山称“同谷山”,村名由此而得。后来随着地质演变,山谷消失,村名也改作了“同岙”。在同岙山的远山岭上,有一大片竹林,每株竹子上都有一个小洞。关于这些洞,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宋朝小康王逃难时遇见一位老翁,老翁给了他一瓮谷子,叮嘱他不论多艰难都不能吃,当敌军追来时撒下谷子定有奇迹发生。小康王饿极,将谷子吃了,只留下一些糠皮。一日,他被敌兵追赶逃到远山岭上,想到老翁的话,便将糠皮倒了出来,瞬间,糠皮都变成了兵将,可都是些老弱病残,打不过敌人,又变回糠皮躲进了竹子。从那以后,远山岭的每株竹子上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洞。

可同岙村最出名的是出了一个大文豪———《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王应麟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进士,后被授为中书舍人。他任考官时,慧眼识珠,向皇帝极力推荐一份本名列第七的试卷。于是,这一年的状元就是后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应麟在朝多年,后来因为弹劾左相庇用私人未成愤而辞官。此后隐居在家,专意著述。他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期以来被当作幼儿启蒙教材的《三字经》。这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启蒙教材。如今,同岙山上还留有王应麟墓遗址。据老人们说,王应麟死后,后人在他的墓边修建了一个寺院,就是如今的铁佛寺。寺中有一块碑,据说上面依稀可辨的字迹是当年康熙南巡时留下的。铁佛寺内原有一尊约6米高的铁佛,铜头铜手铁身,上面刻有“大元20年铸”字样,这尊铁佛已毁于“文革”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